使他着迷游戏,是事物
两极——甚或多极—
这等绵长而延续“风景画”传统)?木心独钟山水画,这是他无可回避
“中国”资源,而他为之缄默。他能以十四行
商籁体,全部重写《诗经》,绘画,是另
回事:绘画不是语言。所谓“绘画语言”,不过是形容词。
所以不确定以下
分析是关于文学与绘画,抑或关于木心。
不是在暗示:纽约时期
木心回向中国背景——有如回家,多数留洋画家晚岁转向中国画工具:刘海粟、赵无极、吴冠中——木心不做这件事。他
寓所不设文房四宝(美术馆陈列
老砚台,是他回乌镇后有人送他
,他从未用过),也没有半张宣纸(
几次送他,他不要);他嘲笑留洋前辈
晚年国画(他说,那是“票友”水准)。他接受林风眠既非西画、亦非“国画”
那样
种暧昧
方式,是不愿陷入似是而非
所谓“文化”
界分。
他笔好字,抄诗,弄题签,就写在硬纸或复印纸上(也许他是对
:直到明清这才出现宣纸)。
说可惜
,他顺下目光,嗒然说道:“写字
,根本是绝望
……魏晋人写过
,写什
写!”同样,谈及所谓国画,他
断语很简单:“国画是完
,走不下去
。”别说今人,两宋之后,他仅瞩目可数
几位元明画家。但他
意见无涉文化激进主义(譬如“国画衰亡论”),只如访谈中所示:喜欢,或不喜欢。
在他,绘画与文学显然是两件事。他坐下写作,极度警策。“杯茶、
支烟,头脑光清!”他常这样凛然说道;他画画,却是感觉
、直截
:
想什想,画画不要想!
单只写作人不会这样看待文学——也不会这样看待绘画——忽而,木心快意地说:“还是写作爽气!”
听出,他是在指绘画:绘画,令他犯难。长达十余年不画画
岁月,他没完没
说他还想写什
、怎样写——绘画,他想干什
?瞧着纽约美术馆与画廊满进满出
“世界”艺术,他心里明白,那不是他要做、他能做
事。
他文学世界观,相对
贯(译作,就是他
世界文学、文学世界),他
绘画世界观(假如可以这
说
话)则相对暧昧,藏着他自己未予深究
隐衷与变数。晚年他说自己是个“古典主义者”,那是针对他曾向往
“现代主义”,这个“现代主义”,包括他
绘画
?
相信,纽约大幅度颠覆
木心对西方现代艺术
想象。在他写作
最后阶段,仍试图在无疆界无主义
文学空间,走得更远,更自由,但
愿确定地说:他
绘画
最后阶段,远离现代主义。
麻烦是,他怎样安顿自己画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