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看到,所谓“汪味”,说到底就是诗意。这个诗意也是特定,也就是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意境。如果们对中国诗歌史比较解话,们立即就可以看出来,汪曾祺背后站立着个人,那个人就是陶渊明。假如们愿意,还可以把话题拉得再远点,汪曾祺背后其实还有人,那就是老庄,他受老庄影响确是很深。
陶渊明是著名逃逸大师。这里有他哲学,——你让茅台酒和大粪交手,交手茅台酒也就成大粪,这个不和你玩。陶渊明有陶渊明乌托邦,《归田园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桃花源诗并记》,这些都是他乌托邦。
《受戒》第二章到底写什?是小英子家世俗生活。它不是乌托邦。它是“小国寡民”,是所谓“净土”。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口大国在美学趣味上反而向往“小国寡民”,这点非常有意思。
《受戒》故事背景汪曾祺没有交代,但是,可以负责任地说,汪曾祺所描绘其实是个乱世。怎知道?在《受戒》开头汪曾祺自己就交代,明海家那带有个风俗,但凡有弟兄四个家庭老四都要去做和尚。为什?老四养不活。就这个细节,说《受戒》大背景是个乱世就站得住脚。然而,汪曾祺不是鲁迅,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乱世”这个大背景偏偏没兴趣,他对乱世政治、民生、经济、教育、医疗、军事统统没兴趣。作为个文人,他感兴趣是乱世之中“小国寡民”精致人生:安逸,富足,祥和,美好。可以说,在任何时候,“美”和“诗意”直是汪曾祺个兴奋点。他在意是乱世之中“天上人间”。
给大家来解开《受戒》美学之谜吧:当汪曾祺描写“释”,也就是佛家弟子时候,他是往下拉,他是按照世俗来写,七荤八素;可是,当汪曾祺果真去描绘世俗生活时候,他又往上提,他让世俗生活充满仙气,飘飘欲仙,他精神与趣味在“道”。
李泽厚说中国人精神是儒、道、释互补,这个判断很有道理。汪曾祺也是这样。汪曾祺也入世,但是,情况并不妙,两头不讨好,他只能匆匆忙忙地出世。照理说,1980年中国是多复杂,又是左,又是右,又是坚持,又是改革,还要开放,对不起,汪曾祺统统没兴趣。在1980年,汪曾祺写作其实是很边缘,他创作既不属于反思文学也不属于改革文学。还是让们回到1980年吧,汪曾祺所写究竟是什?“解放前”。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解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