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有些良法美制,法家因素至为重要。历代行政之衰不在于严刑峻法,而由于后世背离法家循名责实之宗旨,致使法律条文烦琐矛盾,进而形成上下相蒙、政务废弛局面。同时他在《商鞅》篇中强调,“法者,制度之大名”,“法家者流,则犹西方所谓政治家也,非胶于刑律而已”。法家强调循名责实、整齐官制,有助于让国家实现富强。因此,法家绝非君主帮凶,而是自有套为政之道。而除去“毁孝悌,败天性”乃其瑕疵外,宗尚法家如商鞅者,面对秦国权贵决不退缩姑息,较之汉代借经术干人主儒生,其人格高下至为明显。
当然,该书更值得注意,是章太炎对于清z.府态度。经历戊戌变法失败,章太炎其实已经开始怀疑清z.府究竟能否让中国摆脱危机,实现富强。在该书《原人》篇里,他借鉴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认为“人之始,皆尺之鳞也,化有蚤晚而部族殊,性有文犷而戎夏殊”。在历史变迁中,不同群体逐渐形成民族意识。这种民族意识到近代就成为抵抗侵略、建立民族国家重要精神支撑。章太炎指出:
希腊之臣服土耳其也,数百岁矣,昔溃去,而四邻辅之以自立,莫敢加之叛乱之名者,无他,种族殊也。意大利初并于日耳曼,逾年百五十,而米兰与伦巴多人始立m;主。斯其为殊类也,间不容翲忽耳,然犹不欲以畀他人。由是观之,兴复旧物,虽耕夫红女将与有责焉。异国之不忍,安忍异种?
这段话,其实已经在很含蓄地借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质疑清朝统治合法性。相似地,他借评论蒙元历史,认为:“以臣夺君者,曰篡姓之神器;以异类夺中夏者,曰篡万亿人之分地。”
但是,在整理《訄书》阶段,章太炎并未表达彻底反清g,m思想,而是依然对清z.府抱以些许期望。1899年夏,他在与日本人谈话中曾说:“今满虏虽可恶也,光绪帝者,聪明英主。苟得其相,则亦足以辅而为善者也。”可见,他之所以对清廷抱有期望,是因为对光绪有着些许幻想,认为如果他能亲政,将对时局有所改观。极有可能是,康有为等人在海外宣扬光绪勤政爱民、立志改革形象,多多少少影响章太炎判断。
因此,在初刻本《訄书》里,章太炎收录《客帝》与《分镇》两篇文章。《客帝》最初版本是1899年3月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上《客帝论》,收入初刻本《訄书》时章太炎有所修改。章太炎认为如果清帝能励精图治,就应该让其继续统治下去,成为类似“客卿”“客帝”,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