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古今万物之所以变”。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首,是因为人适应自然环境,并不断力求改造自然环境,因此形成极强生存与发展能力。而要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代里生存,就必须讲求合群之道,建立良好政治与社会制度。旦放弃竞争意识,不再致力于自完善,那物种就会退化,最终难逃优胜劣汰“定律”。因此,为救亡图存,抵御外侮,有必要对当时中国政治、社会与经济制度进行全面检讨,思考如何建立起套既能保证广大民众生存发展,又能让中国在列强环伺局面下得以自立自强制度。
除思考制度建设问题,章太炎认为还必须重视如何评价中国传统学术,毕竟当时大多数读书人知识基础依然是中国传统学术,如果不能对之有较为恰当评价,那将极难形成对于政治与经济变革共识,也难以引入新知,增广见闻。因此,该书第篇文章就是《尊荀》。章太炎认为不但荀子“合群名分”思想值得发扬,并应用近代社会科学对之进行新诠释,而且荀子“法后王”思想同样值得重视,因为这暗含着强调变革重要性、不能恪守旧章思想因素。当然,章太炎在诠释这思想时借用今文经学观念,如《春秋》为新王制法,而非为汉代制法等,这显示出他并未像后来那样对今文经学抱以强烈批判态度。而在《独圣》篇里,章太炎进步阐发自己在《儒术真论》中观点,认为孔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不尚鬼神,这也是中国文化胜于其他地区文化地方。章太炎说:“自仲尼之厉世摩钝,然后生民之智,始察于人伦,而不以史巫尸祝为大故。”他还说:“神怪绌,则人道始立。”正是因为杜绝鬼神迷信,人们才有可能直面社会真实矛盾,从社会实践出发思考未来发展道路,人自身主体性也能够建立起来。章太炎相信,由于中国传统学术中有这样宝贵遗产,身处危局之中中国定能通过变革来摆脱危机。
此外,章太炎在书中还评价法家学说。早在戊戌年间,不少士人就已经熟知章太炎认为法家学说有可取之处。对商、韩之言甚为厌恶宋恕,在戊戌年日记中记下:“与枚叔争商鞅及鄂帅不合,大辩攻。”随后他致信章太炎:“商鞅灭文学,禁仁孝,以便独夫,祸万世,此最仆所切齿痛恨,而君乃有取焉。”因此要和章氏“暂绝论交”。由于时人不满于君主制度,因此对主张申君权、抑臣下法家学说大力抨击,宋恕之外,像严复、孙宝瑄、谭嗣同等人皆如此。但章太炎反时流,在《儒法》篇指出“儒者之道,其不能摈法家,亦明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