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君”视为首脑象征话,那有资格成为首脑者,必须要“善群”,保证生活与生产能够正常地进行。总之,“群”最终目并非己之私利,而是维系个大政治与文化共同体,使所有生活于其中人都能得到安顿,即“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
如果说儒家传统所形塑作为政治与文化共同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较为有效地实现“群”理想,那到章太炎生活年代,面对西方列强挟坚船利炮而造成割地赔款、商品倾销、租界林立、传教无碍,行之已久政治组织与意识形态还能否实现“群”所要求内涵,就成为个答案可能并不太乐观事情。因此,章太炎呼吁“大独必群”,其目就是秉持由中国传统所形塑心系天下兴亡与万民福祉传统,重建个在新历史条件下能够保证“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共同体。“大独必群”中“必”字更是十分明显地体现这种诉求。可以说,章太炎这观点,既充分继承中国传统思想要义,又是他后来如饥似渴地阅读西学、求取新知基本动力。
而说起“独”,在中国传统思想语境里,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庸》里“慎独”。对此朱子曰“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为保持心性修养完整性,必须“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对于清末士阶层为人处世影响极大曾国藩即引申其义,撰《君子慎独论》,强调“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以君子必须于“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时刻保持高度自道德警惕。值得注意是,章太炎强调“大独”,主要是针对“小群”而言,所以他说:“小群,大群之贼也;大独,大群之母也。”只有毅然从“小群”中独立出来,不再与之同流合污,才能投入拯救“大群”事业中去。可见,与理学传统中“慎独”不同,章太炎“大独”具有极强实践性。
关于“小群”,章太炎在表彰汪曾唯事迹时进行具体描述。在他看来:
章炳麟入其居,曰:“翁之独,抑其群也。”其为令,斡榷税,虽锱不自私,帑臧益充,而同官以课不得比,怨之。其群于国也。罢归,遇乡里有不平,必争之,穷其柢,豪右衔忿,而寡弱者得其职姓。其群于无告者也。悖礼必抨弹,由礼必善。其群于知方之士也。夫至性恫天下,博爱尚同,辄录以任之,虽贾怨不悔,其群至矣,其可谓独欤?入瞽师之室,则视者独矣;入伛巫跛击之室,则行者独矣。视与行,至群也,而有时谥之曰独。故夫独者群,则群者独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