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件原始石器,是种神秘“黎明石”,其边缘很尖锐,呈现出最初被凿下时形状;又或许,它是在完全自然状态下,受到浮冰挤压,成为大自然鬼斧神工件艺术品。这块石头看上去像两节手指,端比较尖,其中节石头表面有小块脱落,形成个缺口,好似长笛吹孔。巧是,缺口被白垩岩土填满后,在表面成个完美心形,变成“心爱”石头。在林地里,捡到它。不远处棵小梣树树桩旁,还有块九千万年前海胆化石,像个圆形石头面包。
自然风光历史变迁,从未像历史学家总结那样井井有条。岩石层次总是无序而错位,从表面上看时常给人种此地蕴藏丰富错觉,实则不然。老家林地中海胆化石,就相当于这片河谷泥炭水坑中水涯狡蛛,或是帚石南坡地上公共晾衣绳,两头分别系在死去橡树和二战后回收水泥栅栏柱子上。风景作为种语言,纯粹就是门散装外语。其中充满俚语、新词、外来词和时髦用语,却又能让人听得懂。
94(14)在“接受治疗”期间,也曾尝试在精神医生面前班门弄斧。将段段记忆比喻成层层泥炭,没有危害却也毫无生机。认为,记忆中种种过往犹如泥炭,已然告终。对于个理性、有自意识人而言,脑海中回想起灾难般恋爱、颓废生活习惯和与生俱来缺憾时,是不会伤到自己,就好比已成化石花粉颗粒飘落到半腐烂芦苇丛中,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甚至在必要时,这些记忆还可以被翻出来,接受检视和批判。然而,它们却不再鲜活,不再有生命,不再让人有所触动。
显而易见,这种愚蠢类比是在自欺欺人。在沼泽地里,似乎连泥炭都是固有,是河谷生活中永恒、绕不开存在。天晚上,在读书时意外发现,1904年,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曾在这里度过个夏天。那年她24岁,住在布洛诺顿庄园(Blo’NortonHall),骑自行车就能到迪斯镇,想必她定曾骑车经过们农舍。在日记中,她写到沼泽风光,蜻蜓嗡嗡飞舞,旋果蚊子草散发着杏仁糖香气,还提到自己掉进河里际遇(“虽然沼泽漫步别有意趣,不过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她写道:“这片土地别具格,灰绿色调,蜿蜒起伏,如梦境般,让人顿生哲思,流连忘返。恐怕只有心思细腻、技法娴熟画家,才能渲染出此番意境。”作为资深生态学家,伍尔夫就像是能预知未来河乌,构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