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做过曹丕文学侍从,有徐幹、苏林、王昶、郑冲等人,王昶还曾任太子中庶子之职。汉代所谓文学,是指
军出征,等等。压上担子后,则同其他僚属将佐样严格要求,如曹彰北征代郡乌桓,临出发时曹操就告诫他说:“居家们是父子,你接受任命后们就成君臣,就要按照王法办事,你要小心才是!”因此,诸子在执行公务时般都能忠于职守,力求圆满地完成任务。
对“选天下贤哲以师保之”这件事情,曹操也是极为重视。他总是挑选那些在他看来是或德行卓著、或才能出众、或端方耿介、或有文学素养人来辅佐曹丕、曹植诸子,特别是辅佐曹丕。《三国志·魏书·赵王幹传》载魏明帝《诫诲赵王幹玺书》说:
自太祖受命创业,深睹治乱之源,鉴存亡之机,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常称马援之遗诫,重诸侯宾客交通之禁,乃使与犯妖恶同。夫岂以此薄骨肉哉?徒欲使子弟无过失之愆,士民无伤害之悔耳。
可见,从始封诸子时候起,曹操除自己对诸子严申训诫,严禁诸侯宾客之间互相交往勾结外,特别注意辅以端方正直之士,以培养、规范诸子德行。他曾专门下过道《高选诸子掾属令》:
侯家吏,宜得渊深法度如邢颙辈。
“高选”,即严格选拔意思。邢颙任平原侯曹植家丞,曹操对他很欣赏,希望诸侯属吏都能深明法度如邢颙这个样子,实际上是悬出个挑选诸侯属吏标准。
先后做过曹丕辅佐,有凉茂、邴原、张范、崔琰等人。凉茂少好学,议论常引经据典以判定是非。历任曹操司空掾、侍御史、泰山太守、乐浪太守等职。曹丕为五官将,凉茂被选为长史。邴原和张范都是当时名士,邴原尤其“名高德大,清规邈世”(曹操《为张范下令》)。曹操任邴原为五官将长史时,还专门下过道手令:
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虽云利贤,能不恧恧!
“恧恧”,惭愧之意。曹操说,让邴原去担任曹丕长史,总管府中之事,虽说是对贤才信任和重用,但还是委屈邴原,心中感到惭愧。派恭谨崇奉之意流溢于字里行间。此后,曹操外出征伐,常命邴原、张范辅佐曹丕留守邺城,曹操还特别叮嘱曹丕:“你举动都定要征求这两个人意见。”曹丕于是对这两人执子孙之礼,极为尊重。
曹操征并州时,曾将崔琰留在邺城辅佐曹丕。曹丕任太子后,凉茂做过太子太傅,邢颙、何夔做过太子少傅,司马懿、鲍勋做过太子中庶子。曹操还让曹丕敬事他所信用大臣,以充分汲取教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