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保卫战巨大胜利,就是其中知人善任个典型例子。
再比如,曹操强调谋略运用,每次战役甚至战斗都有谋略发挥重要作用。曹操手下谋士如林,对于谋士意见他总是极为重视,许多次战斗胜利,都跟他采纳谋士正确建议有关。
对于军中制度确立,曹操也极为重视,无论训练、行军、作战、宿营,都有章法可循。甚至连些细小问题曹操也考虑到。其《奏事》云:
今边有急,则以鸡羽插木檄,谓之羽檄。
规定边界有紧急情况时,就用鸡毛插在木板写檄文上传递。这种严于法制做法加强军队纪律性,提高军队战斗力。在曹操要求和影响下,其下属也都养成按法制办事习惯。曹仁年轻时行为放荡,后来当将军,严格按照法令条例办事,常将有关条例带在身边,以便遵照执行,便是其中个突出例子。
与此相关联,曹操十分注意赏功罚过问题。对有功将士,该赏赐赏赐,该封侯封侯,点也不含糊。由于物质缺乏,曹操还设置名誉性爵位,用来奖励军功。建安二十年(215)十月,曹操新设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都是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纽墨绶,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墨绶。这四种爵位都不食租,也就是没有封地。虽然没有封地,但对有功将士能在精神上产生很大激励作用。有功劳要奖赏,但没有功劳就不能奖赏,不能搞无原则滥赏,不能见者有份,搞平均主义。曹操明确宣布:“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论吏士行能令》)因此,有功劳该赏,曹操可以不吝千金,无功而望施予,曹操分毫也不给。如果有罪过,则还须进行惩罚,“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因此“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败军抵罪令》)。信赏必罚,赏罚分明,使将士到战场都能勇往直前,争取更好地完成战斗任务,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所产生作用是不可估量。
为保证战斗胜利,曹操对增强士兵战斗力问题是十分注意。《鼓吹令》说:
孤所以能常以少兵胜敌者,常念增战士,忽余事。是以往者有鼓吹而使步行,为战士爱马也;不乐多署吏,为战士爱粮也。
“常念增战士”,就是常常考虑增强士兵战斗力,因此而不大注意其他方面事情,因此而让军乐队步行,不愿多设官吏,以为战士爱惜马力和粮食。并认为,这是他常能以少数军队战胜多数敌人原因。很显然,这也是曹操个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