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因“利地在前,当速进其后”,即迅速赶到它后面去。把士兵置于死地然后才能得生,是因为士兵“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用兵作战,要假装顺从敌人
意图,“彼欲进,设伏而退;欲去,开而击之”。“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这样,就能巧设奇计以办成大事。
在《火攻篇》注中,曹操说:“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在敌人内部放火,就应尽快在外“以兵应之”。火烧到最旺盛时候,“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即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后撤。又说:“火佐者,取胜明也。水佐者,但可以绝敌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蓄积。”认为火攻比水攻强,用火辅助进攻,明显地容易取胜;用水辅助进攻,只能把敌军隔断,分割敌军,不能焚烧夺取敌人蓄积
物资。
在《用间篇》注中,曹操说:“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又说:“同时任用五间也。”五间,指因间(利用敌国乡人为间谍)、内间(利用敌国官吏为间谍)、反间(利用敌方间谍为
方间谍)、死间(先散布虚假情况,让
方间谍知道,再传给敌方)、生间(派往敌方侦探后能活着回来报告
间谍)五种间谍。五种间谍同时使用,就能大量获取敌人情报,为战胜敌人提供必要
条件。
总之,曹操通过对于《孙子》注释,表述
自己丰富
军事思想。自然,曹操决不仅是
个纸上谈兵
人物,这些军事思想,在他
军事实践中都是得到贯彻执行
。比如,曹操用兵有着明确
政治目
,这就是削平战乱,扫平割据,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他心目中
“理想国”。为
赢得战争
胜利,他进行
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抑制豪强,改革用人制度,提倡“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人也可以任用,使大批出身下层
才智之士得到
发挥才能
机会,实行屯田,减轻百姓负担,增强经济实力以支援战争等等。以政治、经济作为军事
后盾,以军事作为实现其政治、经济目
手段,使政治、经济和军事紧密配合,这是曹操能够在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最后终于统
北部中国
根本原因。
又比如,曹操对于将领要求是严格
,他要求将领既要有勇,又要有谋,成为智勇双全
人物。他注意在战争中发现和培养将士
才能,同时注意在战争中充分发挥将士
才能。曹操手下战将云集,每
次作战,不管是守关还是夺寨,他
般都能择人任势,调度得当。他让作战能力、用兵特点和性格修养各有不同、彼此间还有隔阂
张辽、李典和乐进共守合肥,结果取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