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
在《九变篇》注中,曹操说:“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认为险狭之地不应当通过,如果不得已而非通过不可,就不能按常规办事,而应临事权变,以防不测。有敌军不要攻击,因“军虽可击,以地险难久,留之失前例,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有
城池不攻打,因“城小而固,粮饶,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有
地方不要争夺,因“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国君
命令有
不听,因“苟变于事,不拘于君命也”。曹操还认为,应当“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既参于利,则亦计于害,虽有患可解也”,“安不忘危,常设备也”。对于敌国,应“害其所恶也”,即用它所讨厌
事情去伤害它;应“使其烦劳,若彼入
出,彼出
入也”;还应用小利去引诱它,“令自来也”。对于敌将,“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疾急之人,可忿怒而侮致之”;“廉洁之人,可污辱致之”;对爱护民众者,则“出其所必趋,爱民者,则必倍道兼行以救之,救之则烦劳也”,即攻击其必须前去救援
地方,让其赶去救护而陷于烦劳。
在《行军篇》注中,曹操认为行军通过山地时要靠近山谷,是因“近水草利便也”;横渡江河后应远离水流,是为“引敌使渡”;在水边驻扎时,“水上亦当处其高也;前向水,后当依高而处之”,因“恐溉
也”;在平原上应占据平坦开阔
地域,以便于发挥“车骑之利”。上游下雨,水冲下来
,要待水流稍定后再过河,“恐半涉而水遽涨也”。
在《地形篇》注中,曹操说:“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认为在战斗打响前要仔细地观察地形,以打下胜利基础。在
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
地域,要抢先占领向阳高地,“宁致人,无致于人”。对于隘形
地域,则“
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即如果
军先到达,必须前出占领隘口,陈兵防守;如果敌人先到达占领
隘口,不要去打;如果敌人只占领
隘口
半,则
军应前出占领另
半,以与敌人分享地利。曹操强调,“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仍应将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九地篇》注中,曹操说:“养士并气运兵,为不可测度之计。”即进入敌国后,要保养士兵体力,保持士气,部署兵力,巧设敌人无法预测
计谋。在兵家必争
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