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除对孙武生平作
简略介绍、对《孙子》作
简要评价和对自己整理注释《孙子》
目
作
说明外,还大量引用古人言论,阐述
自己对武装力量和如何运用武装力量等问题
看法。首先,曹操认为必须要有
支足够
武装力量。单靠武力不行,但只讲仁义也不行,两者都会导致亡国,并认为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只知依恃武力,向北与齐、晋争强,不注意修明政治,结果为越王所灭;而周代
徐偃王只知推行“仁义”,却不知整顿武备,结果被楚文王所灭,就是两个典型
例子。其次,曹操认为有
足够
武装力量,但却不能滥用,出兵必须是正义
,出兵正义,主帅就吉利,就能取得战争
胜利,就像周文王得知密国兴兵侵略阮国,这才赫然震怒,于是整顿军队去对密国加以讨伐
样。用兵必须是为
拯救社会,轩辕黄帝、商汤王、周武王
用兵就是如此。因此,圣人用兵,平时只是作为准备,必要时才予以动用,也就是不得已而用兵。曹操
这些思想,已经不仅仅是谈军事问题,而且还涉及
军事与政治、经济及国家与人民利益
关系问题。战争是政治
继续,战争是为政治服务
种手段,
定
军事思想总是从属于
定
政治思想,杰出
军事家往往同时又是政治家。曹操在这里所表明
,证明
他作为
个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具有
素质。《孙子·计篇》
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认为战争是国家
大事,关系到人民
生死,国家
存亡;认为决定战争胜败
基本因素有五个方面,而道义处于首位。《火攻篇》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认为国君不能因
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
时气愤而要求出战。曹操无疑吸取
这些对战争持慎重态度
思想,并结合自己
体会作
某些补充和发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