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孙子兵法》二卷,魏武帝撰。
《太公阴谋》卷,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兵书接要》十卷,魏武帝撰。
《兵书接要》三卷,魏武帝撰。
《兵书略要》九卷,魏武帝撰。梁有《兵要》二卷。
《魏武帝兵法》卷。
此外,顾櫰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卷八、侯康《补三国艺文志》卷四及姚振宗《三国艺文志》卷三均著录有《司马法注》,姚志还著录有魏武帝《兵书》十三卷。严可均《全三国文》又著有《兵法》,仅剩残文:“太白已出高,贼深入境,可击必胜。去勿追,虽见其利,必有后害。”疑原来也是部独立著作。另有《兵书要略》,当即《兵书略要》,也只剩下残句:“衔枚无哗,唯令之从。”总计其著作共达十余种之多。可惜是,这些著作大都已经亡佚,除《兵法》《兵书要略》尚留有残文外,保留至今最为完整著作是《孙子注》。
《孙子》即《孙子兵法》,是国现存最早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兵书,在中外军事学术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历来被誉为“兵学圣典”,宋代人编《武经七书》,置于首位。著者孙武,春秋末齐人,与儒家创始人孔子大约生活于同时代。孙武带着《兵法》十三篇去见吴王阖庐,吴王想试试他实际指挥才能,于是命他操练宫女。孙武将百八十名宫女编为两队,以吴王两个宠姬分任队长。操练时宫女们哄笑不止,孙武依法杀两个队长,于是队伍整肃,收到预期训练效果。吴王知道他善于用兵,终于用他为将。后与伍子胥共谋伐楚,五战五胜,度攻下楚国国都郢(今湖北江陵北),北面对齐国、晋国造成强大威胁,南面使越人臣服,吴王于是显名诸侯。孙武除著有《兵法》十三篇外,还写有其他论述政治和军事文章,经过战国、西汉长期辗转传授,到东汉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作“《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记录。曹操对《孙子兵法》极为推崇,认为它周密地制定作战计划和慎重地采取军事行动,其内容在他所读过众多兵书中要算是最为深刻。但他认为人们还没有对它作过深刻透彻注释解说,况且文字繁多,流行于世篇章失去原作精神实质,因此他决定对它进行删定和注解。曹操取其精粹,还原《十三篇》体例,成为国古代对《孙子》进行系统整理和注解第人,对后来众多注家和日益广泛深入《孙子》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曹操在为《孙子》作注时写篇序言,其文云: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