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放在其次地位,平定乱世时把刑罚放在前面,意味着把礼义放在后面,这样两者也就统
起来
,作为政治措施也就互不矛盾
。实际上两者本来也是相辅相成
,任何历史时期
封建统治者,都是不可能绝对地只用其中
手,而绝对地排斥另外
手
。曹操
方面要施行仁政,另
方面又要搞法治,其对立统
关系也是如此。
方面要施行仁政、推广教化,另
方面又要不断地用兵,其对立统
关系同样也是如此。荀彧曾称颂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大体上说明
也就是这样
种关系。因此,当曹操打败吕布后袁涣向他建议大力宣传道德和仁义、同时注意安抚百姓时,他深表赞同;当他进驻长安准备西征,刘廙向他建议像周文王那样“归而修德”,以实现“国富而安”时,他又表示“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报刘廙》)。袁涣和刘廙提出
是同样
建议,曹操所表明
态度却截然不同,从表面看是难以理解
,但从实质上看也就不难理解
。
曹操所强调用人标准,
会看重德行,
会又说“不仁不孝”也不要紧,这两者又是怎
统
起来
呢?曹操
回答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论吏士行能令》),也就是国家在太平时崇尚德行,在战乱时奖赏有功劳有才能
人。这样,两者也就统
起来
。当然,如果既有德又有才最好,但如果不能兼备,也不能废弃不用,而应当用其所长,只不过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所侧重罢
。这是曹操在用人问题上
通达之处,实际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正确
。
总说来,曹操
政治思想具有针对现实、从实际出发
特色。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有某些实用主义色彩,甚至有翻云覆雨、出尔反尔之处,但这主要是由曹操谲诈多变
性格和个人利害关系
考虑造成
,作为大政方针,则曹操并不以儿戏视之,他还是从大局出发,抱
严肃认真
态度
。
二军事思想
曹操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军旅中度过
。长期
战争实践使他积累
极为丰富
战争经验,同时他又十分注意向以孙武、吴起等为代表
先秦军事家学习,从而成为
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
统帅,形成
丰富
军事思想,在
国中古军事思想史上处于执牛耳
地位。
曹操生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兵法,研读
大量兵家著作,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体会,写出
十余万言
军事著作。《隋书·经籍志》对曹操
军事著作作
下列记述:
《孙子兵法》二卷,吴将孙武撰,魏武帝注。梁三卷。
《孙子兵法》卷,魏武、王凌集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