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还定东土
曹操平定并州后,率军回到邺城。八月间,长广管承率众三千余家起义,曹操率军前去镇压。到淳于,派乐进、李典率部打败管承,管承逃入海岛。
东部沿海带大部属青州,小部属兖、徐二州,汉末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地区之,著名青州黄巾军即主要活动于这地区。袁氏控制青州后,放任豪强恣意兼并土地,进步激化阶级矛盾。因此,青州黄巾军主力被曹操击败后,黄巾余部仍有活动,新农民起义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地方割据势力活动也很活跃,当外来势力强盛时,他们往往表示归附,反之,则各行其是,甚至公开打起反叛旗帜。袁谭就任青州刺史后,对这些割据
安定,连匈奴单于也表示降附,出现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局面。百姓称赞说:自己所知道刺史中,还没有个能赶得上梁习。曹操为此大为高兴,赐给梁习关内侯爵位,并授予并州刺史实职。
曹操占据并州后,又网罗批人才,主要有仲长统、常林、杨俊、王象、荀纬和王凌等人。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少好学,博览群书,善文辞。性倜傥敢直言,不拘小节,时人称为“狂生”。二十岁后,游学青、徐、冀、并等地。到并州后,高幹因久闻其名,对他很尊重,待以上宾之礼。次,高幹以时事请教,他对高幹说:“您有远大志向,但却没有杰出才能;喜爱人才,但却不能恰当地选用人才。觉得这是应当引起您特别注意。”
但高幹很自负,不乐意听仲长统话,仲长统不愿久留,很快离开高幹。高幹死后,仲长统经荀彧推荐做尚书郎,后参议曹操军事。
常林,字柏槐,河内温人。少好学,家贫,耕田自给,常怀揣经书,边耕边读。高幹曾表荐为骑都尉,辞不受。
杨俊,字季才,河内获嘉人。少时曾从陈留边让受学,颇得边让器重。善识人,司马懿十六七岁时,与之相遇,杨俊赞赏说:“这不是个平常人啊!”又司马朗早有名,而其族兄司马芝却还默默无闻,只有杨俊认为他将来定会有所作为。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孤,卖身为奴,因牧羊时读书而被主人责打。杨俊对其才智十分欣赏,为之赎身并助其娶妻成家。
荀纬,字公高,河内人,从小喜欢文学。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司徒王允侄子。李傕、郭汜杀王允,王凌翻越长安城墙逃归乡里。
常林等人都是先到并州避乱,后由梁习推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们为各县令、长,颇为看重。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曹魏集团重要成员,各有成就,显名当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