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未能收到多大效果。袁绍在这个问题上失算,在客观上帮曹操忙,使曹操得以在官渡全力以赴,最终夺取战争胜利。
由于曹操做比较充分政治准备和军事准备,因而为官渡之战胜利奠定个比较坚实基础。而当战斗正式打响后,曹操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又为夺取战争胜利发挥至为关键作用。首先,曹操对战争全局作通盘考虑,先后派兵攻占射犬、延津、白马等战略要地,使自己在战争初期获取主动。其次,曹操根据敌双方情况,审时度势,采取灵活机动战术,果断捕捉有利于自己战机,从而节节夺取战争胜利。他先用声东击西战术,取得白马大捷;接着用诱敌之术,歼灭袁绍追兵。首战胜利挫伤敌军锐气,但自己力量仍处于劣势,于是曹操又先退步,固守官渡,以少量兵力拖住大量敌人,耐心寻求有利战机。最后,因许攸来奔而深入摸清敌情,于是及时抓住战机,集中兵力,避实击虚,以轻骑奔袭乌巢;在乌巢面临腹背受敌危急时刻,又毫不动摇,厉兵奋击,终于抓住袁绍援军将到未到短暂机会,击败淳于琼,烧毁袁军囤粮;接着乘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时机,发起全面反攻,最后终于取得决战胜利。灵活、机动和果断,这些优秀指挥员必备素质在这场战争中得到比较充分体现。
相比之下,袁绍在指挥上就显得办法不多,十分被动。他自恃兵力众多,企图全线推进,直捣许都,结果十万大军被牵制于官渡。在官渡期间,他又只知正面强攻,再拒绝部下迂回敌后建议,使全军进退失据,陷于被动挨打局面。在决战关头,又缺乏头脑,没有把主力用于具有决定意义乌巢方向,而是继续攻打已经攻数月也不见有进展曹军官渡阵地,结果弄到全军覆没地步。
曹操出色指挥,固然和他本人军事才能有关,但也和他知人善任、注意听取部下正确意见品质态度有着非常重要关系。声东击西解除白马之围是由于他听取荀攸意见,坚守官渡是由于他听取荀彧意见,出击乌巢是由于他听取许攸、荀攸和贾诩意见。可以说,官渡之战每个胜利,都有着曹操谋士献计献策功劳,也有着曹操言听计从、从谏如流功劳。
相比之下,袁绍在这方面就做得太差。田丰、沮授、许攸和张郃等人都曾向他提出过非常重要、如果加以采纳实施很可能使战局发生重大改观意见,可他次也没有听从。袁绍外表宽和闲雅、落落大度,忧喜不形于色,但内心狭隘猜忌,性情刚愎傲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