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好谋无决,迟疑误事,这种种毛病,都在这场关系生死存亡战争中得到充分展示,与曹操好谋多决、集思广益形成鲜明对照。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可以说是鞭辟入里、针见血见解。
曹操胜利,还跟全体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精神有很大关系,这又跟袁绍内部不团结、特别是几个主要谋士之间意见分歧、甚至彼此拆台、最后导致全军分崩离析情形形成鲜明对比。
老百姓支持自然也是个重要条件。曹丕即帝位后,曾在黄初二年(221)下过道《复颍川年田租诏》,诏中追忆说:
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
老少齐出动,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难想见时盛况。
官渡之战是曹操统北方关键战。这战不仅消灭袁绍主力,使袁绍从此蹶不振,而且使整个北方受到震动,冀州各郡在袁绍战败后纷纷倒戈,献城投降曹操。曹操对袁绍劣势转化成优势,接下来,便是如何进步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实现北方统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