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底地把袁绍打败,这决不是偶然,这是他长期以来,特别是迎献帝都许以来多方努力必然结果。这种努力主要有两个方面。是推行屯田,既解决流民问题,有利于后方安定,同时也找到条恢复农业生产、解决军粮问题有效途径。曹操在官渡之战期间军粮不足,但如果不推行屯田,则不仅仅是军粮不足问题,能否进行这场大规模旷日持久战斗都将成为问题。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派典农中郎将任峻主管军器供应和粮食运输,所运输粮食很可能多半是积贮在各地屯田区域内所收获粮食。袁绍也想截断曹军粮道,曾多次派兵攻击抢掠,任峻为此想出个对付办法。他以千辆粮车为部,分十部并进,每队用两层军队护卫,从而有效地保证运粮车队安全。
二是在官渡之战前,当机立断攻取徐州,擒杀吕布,赶走刘备,降伏张绣,稳定关中,从而有效地解决避免两线作战问题。刘表、孙坚虽然虎踞南面,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排除后顾之忧,但刘表胸无大志,坐守成业,孙策后来被刺身亡,都没有对曹操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在官渡之战期间,曹操还派遣部将臧霸多次带兵进入青州,稳定东部局势。镇守关中司隶校尉钟繇,则不仅招抚流民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争取马腾、韩遂暂时归附朝廷,使曹操免除西顾之忧,还在曹操兵少粮缺关键时刻,挑选两千多匹战马送到官渡,给曹操以有力支援。曹操为此异常高兴,当即给钟繇写去封信:
所得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关右”,指函谷关以西之地,亦即关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重要辅佐者,楚汉战争时期留守关中,负责士卒和粮饷补给,支援前线作战,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作出重大贡献。曹操将钟繇“送马”与萧何“足食成军”相提并论,对其功劳作高度评价。这件事说明,曹操不仅没有陷入两线作战被动局面,还在定程度上得到周边地区支持。
相反,袁绍虽然也想开辟第二战场,但却始终未能奏效。官渡会战前,袁绍想拉拢刘表和张绣,未能取得成功。后来,刘辟、龚都及兖、豫二州些郡县背叛曹操,这又给袁绍提供个开辟第二战场机会。对这个机会,袁绍本来也想加以利用,但他对部下分兵南下乘虚攻击许都建议再加以拒绝,主观上想在官渡把曹军锅端下,因此下决心不大,仅派与之存有异心刘备带不多兵力,前去与刘辟等人配合,因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