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果你无法变得“理性”,那就要因“爱”你缘故,强行让你成为个理性人。孔德告诉人们:“只有种正确生活道路;智者自发地趋向于它,这就是他们为什被称作智者原因。愚者必须借助智者掌握所有社会手段才能被引导向它;为什明显错误还要存在并被培养呢?”[100]当人遵循智者教导,人也就变得“自由”。用费希特话来说:“圣贤比你更知道你自己,因为你是你激情牺牲品,是过着他律生活、半盲、无法理解自己真实目标奴隶。你希望成为个人。国家目正是满足你这个愿望。”“为在未来(让你)能增长见识,教育使强迫变得合理。”[101]们自由随着不断牺牲而膨胀,这种自由和它每天营养物质就是鲜血(切·格瓦拉语)。后世所有腥风血雨似乎都打上进步主义烙印,们不能不惊诧于斯蒂芬在狂热时代潮流中清醒定见和对未来准确预见。
(三)实践中危险后果
博爱倡导者爱是抽象人类,但却不爱具体人。年少时读卢梭《论人类不平等起源》,深深地折服。在想这是个多敏感人啊,看到人类受苦,居然会流出伤心泪水。随着年岁渐长,读书慢慢地多,才发现所敬仰卢梭只爱抽象人类,根本不爱具体人。卢梭和女佣通*,后者为他生五个孩子,卢梭都把他们都送往孤儿院。他在《忏悔录》中为自己辩护,说他忙着爱人类,以至没有时间来关心自己孩子。[102]《悲惨世界》中抛弃芳汀母子多罗米埃也曾经引用卢梭高论,为自己始乱终弃行为辩解。所以,这是为什斯蒂芬说:“在读卢梭《忏悔录》时发现,几乎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像他对人类表达爱那样让人恶心。”(P178)
博爱信奉者很容易因着对理想人类爱,而仇恨现世具体之人。斯蒂芬说:“对天下人爱,通常意味着热衷于本人有关人类应当是什样子、他们应当如何生活观点。它经常意味着对现状不满。个对自己见过面兄弟都不爱人,特别易于觉得他会去爱他从未见过也永远不会见到远房表兄。”(P197)想象中人类越可爱,越是觉得身边之人乏味恶心。因为抽象人类如此可爱,而具体人如此麻烦。对抽象人类爱是无需付出代价,凭空想象,收放自如。但对具体人爱则总是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真正爱定是要付出代价,牺牲越大,爱心也就越大。无需付出代价爱不是为欺骗自己,就是为欺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