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所以中央环保部门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立“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系统”,在各主要河流和湖泊上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直报中央。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目标远比环保重要,所以这些数据主要用于科研而非环保监督。2003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并且在“十五”和“十五”规划中明确降低水污染具体目标,地方必须保证达标。虽然数据直报系统杜绝数据修改,但并不能完全消除信息扭曲。个监测站只能监测上游下来水,监测不到本站下游水,所以地方z.府只要重点降低监测站上游企业排污,就可以改善上报污染数据。结果与监测站下游企业相比,上游企业排放减少近六成。虽然总体污染水平降低,但污染分布并不合理,上游企业承担过度环保成本,可能在短期内降低其总体效益。(28)
正因为信息复杂多变,模糊不清地方太多,而z.府繁杂事权又没有清楚法律界定,所以体制内实际权力和责任都高度个人化。打个比方来说明规则模糊不清和权力个人化之间关系。大学老师考核学生般有两种方式:考试或写论文。若考卷都是标准化选择题,那老师虽有出题权力,但不能决定最后得分。但若考卷都是主观题,老师给分自由度和权力就大些。若是研究生毕业论文,不存在严格客观判断标准,导师手中权力就更大,所以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而不会称其他授课教师为“老板”。
如果件事方方面面都非常清楚,有客观评价标准,那权力分配就非常简单:参与各方立个约,权责利都协商清楚,照办即可。就像选择题答题卡样,机器批阅,没有模糊空间,学生考100分就是100分,老师即使不喜欢也没有办法。但大多数事情都不可能如此简单清楚,千头万绪z.府工作尤其如此:件事该不该做?要做到什程度?怎样算做得好?做好算谁功劳?做砸由谁负责?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清楚标准。旦说不清楚,谁说算?所谓权力,实质就是在说不清楚情况下由谁来拍板决策问题。(29)如果这种说不清情况很多,权力就定会向个人集中,这也是各地区、各部门“把手负责制”根源之,这种权力自然集中可能会造成专权和腐败。
因为信息复杂,不可信信息比比皆是,而权力和责任又高度个人化,所以体制内规章制度无法完全取代个人信任。上级在提拔下级时,除考虑工作能力外,关键岗位上都要尽量安排信得过人。
第四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