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美元)。而墨西哥人均PPP收入比市场汇率收入高60%(15010美元VS.9330美元)。因此,本来两国相差六倍多收入差距(58980除以9330),经过PPP调整后变成不到三倍(40140除以15010)。
PPP调整对研究方法和选用数据非常敏感,很重要原因它是建基于这个大胆假设:所有国家消费同样商品和服务篮子。研究方法和数据造成差异并不小。2007年,世界银行改变估计PPP收入方法,这导致中国人均PPP收入降低44%(从7740美元减少为5370美元),新加坡人均PPP收入则增加53%(从31710美元增加到48520美元)。
收入不等于生活水平
即使经过PPP调整,各种收入数据,比如人均GNP和人均GNI,都不能完全代表生活水平。理由有很多。
明显又重要点是,们不只靠货币收入生活。们想要政治自由、充满活力社群生活、自实现和其他金钱买不到东西。货币收入增加不但不能保证这些东西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削弱它们。举个例子,如果收入提高是以更长工作时间和更大工作强度为代价,们用于社群生活或自实现时间和精力就更少。
另个理由是,收入数据不能反映家务(包括照料护理),而家务对许多人群——小孩、老人和病人来说,是最重要事。
就算考虑那些钱可以买到东西,也有问题:人作为消费者时决策往往很糟糕(见第5章)。们容易受广告影响,而且周围人有自己也想有(跟得上别人),们大部分人都买过很多自己并不需要东西。除买时候有那种瞬间快感之外,这些商品几乎没有增进们幸福。
即使们作为消费者时完全理性,地位商品(positionalgoods)存在也会让收入变成衡量生活水平(快乐、满足等)不可靠标准。2地位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只有很少部分人能够拥有它。[7]就算们收入增加,们可能也买不起黄金地段房子、伦勃朗画、顶级工作所需要精英教育,只要别人也变得更有钱,出钱比们多。这个问题在富裕国家更严重,因为精致商品往往是地位商品,必需品通常不是,而富国精致商品更多,穷国必需品更多。
这些局限并不意味着收入在衡量生活水平上不重要。尤其是在穷国,收入提高往往是好事。在那些国家,收入哪怕提高点点,也能让人民生活大大改善:从饿肚子到吃得饱,从危险、累到断腰工作换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