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呢?老,还是老!进入冬天之后,曾国藩更是感到冰冷入骨,自己身体虚弱得如同病猫样,软沓得不行,连说话气力都没有。曾国藩试着用补药来维持体力,尤其是人参,用量已经到危险程度,仍没什效果。曾国藩直忌讳各式各样药,认为凡药三分毒,但此刻,曾国藩也是顾不得,他只想着让自己身体好点。大量地服用人参,使得曾国藩肝火明显旺盛,到最后,他左眼开始失明,右眼也变得模糊,曾国藩已经面临失明危险。
既然活着都如此艰难,那,继续在任又有什意义呢?身体稍好点之后,曾国藩毅然决定离开。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连续向朝廷发四封奏折,上疏太后、皇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全力推荐李鸿章,说李鸿章可以担当大任,请求朝廷安排李鸿章来接替他;自己以散员留营效力,不主调度,实际上就是退居二线,充当李鸿章顾问。曾国藩又向朝廷请求,自己河防失败,剿捻无效,请将等毅勇侯封爵注销,以明自贬。曾国藩提议李鸿章来接替自己,无疑是最佳选择,剿捻主力部队淮军本来就是李鸿章所统领,如果让他来指挥,可能比自己还熟稔点。当然,还有个潜在意思就是:曾国藩想把剿灭捻军功劳让给李鸿章,以目前情况看,只要坚持河防战略,剿捻胜利,肯定是迟早事。自己前程,已经算是登峰造极,能超过自己,只能是处事更为练达李鸿章。如果情形真是这样,自己为什不借花献佛,把李鸿章扶上马,再送上程呢?
那段时间,曾国藩在大帐中无事时就翻阅《易》,以排遣郁闷,缓解情绪。每当曾国藩心情不好时候,曾国藩总习惯性地翻读《易》来调整自己心绪。《易》会让曾国藩想起还有个未知世界,生命不仅仅只是这个实在世界,还有更广大世界让人无法涉及。有更广大未知世界作参照,对于这个世界,往往就会看得更清晰,也会变得更为冷静客观。曾国藩直不算是个战争狂人,虽说曾国藩借助战争青云直上功成名就,但在内心深处,对于战争,曾国藩直是排斥。那天晚上,在灯下读《易》,曾国藩想得很多,他在想:就个人人生而言,功名、事业、富贵、地位、权势等,可以称为“阳”话;坎坷、不利、退让、宽容、压抑等,可以归结为“阴”。阴与阳,定要互补、要调和。就“阳”而言,自己得到已够多。不说少年时帆风顺,就说自己做朝廷大员之后,自己上辈健在,儿女双全,这就已经是接近完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