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关,李鸿章与伊藤博文见面是第二次。
这对同时被称为“东方俾斯麦”传奇人物生中见过三次面。次是1885年在天津会谈朝鲜问题;次是1895年在日本马关谈判;另次则是戊戌变法失败前夕在北京,当时伊藤已辞去首相职位,以私人身份来到清国。第次见面时,心高气傲李鸿章哪里会把伊藤博文这个小字辈放在眼中呢,对于日方无理要求,李鸿章当然不买他账,很是说段硬话给日本人听。日本人是很懂得隐忍,伊藤博文态度异常谦恭,看起来似乎直在聆听李中堂训导。但李鸿章还是上这个小字辈套,在朝鲜宗主国问题上,承认日本对于朝鲜优先监管权,签订“授人以柄”《中日天津条约》。这次李鸿章给伊藤博文留下非常深刻印象,对这个孜孜不倦推进古老帝国改革老人,伊藤博文也非常崇敬。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相见时,双方地位和情况有很大改变。李鸿章是战败国代表,也是个风烛残年老人;伊藤博文却是战胜国总理大臣,在年龄上也是如日中天。李鸿章是以赔款乞和身份来,在他身上,已远没有当年长者傲慢,有只是内心当中屈辱和悲愤。甲午战争可以看作是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彼此倡导本国近代化试金石,现在检验结果出来,伊藤博文大获全胜,李鸿章则败涂地。对于李鸿章来说,这场战争不仅仅输光他全部家当,也使得他关于清国中兴希望彻底破灭。这样结局,就如同当年诸葛亮与司马懿,诸葛亮殒命百丈原,而司马氏最后却取得天下。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老戏新唱,而每次历史重演,总是让人徒生感叹。
纵观伊藤博文生,这个为日本维新做出巨大贡献“中兴之臣”,在思想上同样也经历个巨大转变过程。年轻时伊藤博文是个g,m者,20多岁时,冲动而排外伊藤博文曾亲自参加焚烧英国驻日本大使馆极端行动。但很快,伊藤博文完成他思想上巨大转变,经过深入思考,伊藤博文认识到靠驱逐和排斥是振兴不日本,只有向西方学习,强大自己,才能使日本走上条复兴之路。
青年时期伊藤博文
实际上伊藤博文只是日本第二轮明治维新领导人。第轮明治维新领导日本工业化进程,是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当时身份是参议兼内务卿,是他领导日本最初西化运动。大久保利通在遭遇国内各种复杂矛盾遇刺身亡后,伊藤博文接替他位置。上任伊始,激进伊藤博文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