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时候只是听闻其名,真正对她感兴趣
是柴韵。”
“少胡说八道,出去做事。”
崔腾还在重建仪卫营,领命退下,韩孺子回书房继续处理政务,身边只留两名太监和中书舍人赵若素。
韩孺子有点心神不宁,看过几分公文之后,向赵若素问道:“关于和亲,赵大人有何看法?”
赵若素是个严谨人,想
会,说:“陛下可否说得细致
些,和亲
哪方面?”
“平晋公主并非宗室后人,大单于送来也不是亲孙女,两者会有关系吗?”
“或许有点关系,但微臣以为,这不是大单于
主要目
。”
“嗯。”韩孺子等着听赵若素分析。
赵若素却是个慢性子,又想会,“大单于
目
,微臣猜不出来,况且和亲已成,匈奴人很快就会退至关外,大单于
想法已不重要。”
“重要是崔家。”韩孺子想到
,“朕还能做什
?崔宏已是太傅与大将军,朝廷没有品级更高
官位
,总不能让他做宰相吧?”
“宰相乃众官之首,层层递进,已成定规,崔太傅久在军旅,显然对宰相之位并无兴趣,陛下想让崔太傅安心,只有两个途径。”
“说。”
“崔太傅尚有子
孙,他本人
官爵太高,无法再提,可以按惯例荫封子孙。”
“嗯,这个可行。”韩孺子早有封赏崔腾之意,觉得此事并不难办,崔腾又确立过功劳,外人说不出什
。
“二是……”赵若素却不说下去。
君臣二人还没有达成互信,赵若素说话不能不小心,韩孺子只好先行赦免:“赵大人但讲无妨,朕绝不怪罪。”
“如果陛下早生嫡子,崔家自然踏实。”
韩孺子苦笑,皇帝明明拥有天下守卫最为森严宫室,结果不仅得不到该有
安全,连个人生活都无法隐藏,不知有多少人“关心”嫡子问题。
说起嫡子,韩孺子想到母亲,
想到母亲,他
下子想起更多
事情,“负责和亲事宜
是哪位大臣?”
“礼部元尚书。”
“他是前些天从京城来。”韩孺子记得很清楚,礼部尚书元九鼎是京城来
十几拨使者之
,官职最高,所以留下来主持朝会,现在想来,和亲
事肯定也是他负责。
“嘿,礼部真是很擅长讨好宫里人。”韩孺子冷笑道,元九鼎当初就是最早投向上官太后
大臣之
,如今他又走老路,开始讨好王美人
。
赵若素后退,跪地不语。
赵若素有杨奉智慧,也有刘介
刚直谨慎,韩孺子对后者不是特别喜欢,但还是笑道:“朕不该无故乱猜,赵大人请起,朕不会泄露此间之语,更不会追究某人。”
韩孺子当然不会追查,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