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后来向位侍从解释,自己为什会重赏这幅画作者:“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58]这个轶事对徽宗描述有些炫耀意味,显示徽宗在鉴赏绘画方面能力出众。
这类故事并不新鲜。在1080年左右,郭若虚也记录个类似故事:个农夫指出位艺术家收藏画有瑕疵,因为牛在争斗时,是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1090年,沈括在书中记载,有位鉴赏家称赞幅画描绘猫蹲在牡丹下,画得非常准确,因为画中猫和牡丹都是在正午时分,此时猫眼睛会眯成条线,盛开牡丹花瓣则会发蔫。高居翰(JamesCahill)指出,徽宗坚持正确画出细节这些故事说明,“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也许是最后次将艺术真实性标准认真向前推进机会;文人批评家不求形似,他们理论旦占上风,就会将准确再现考虑降到次位”。[59]
那在徽宗浓厚个人兴趣下,宫廷艺术作品取得哪些成就呢?通过投入资源与个人关注,是激发艺术家创造力呢,还是正好相反,徽宗坚持精确反而产生负面效果——因为艺术家会因细心谨慎而非勇于创新而受到奖赏?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Sullivan)认为,徽宗强加“独裁式形式与品位给画师,其僵化程度就像勒·布朗(LeBrun)对待为路易十四工作艺术家样”。他还认为,“强加僵化正统观念为精心制作装饰性‘宫廷风格’奠定基础,这种风格将主导宫廷品位,直到现代”。然而,另外些艺术史家则称赞徽宗成功地将诗画结合起来,在徽宗之后相当长时期,这种风格在宫廷画家中依然非常盛行。[60]
为深入研究这些问题,要先识别哪些是徽宗朝宫廷画家作品。到目前为止,艺术史家能确定为数不多。个原因是宋朝宫廷画师通常不会在作品上署名和标注日期,尽管们有为徽宗效力几十位画家名单,但很难将他们与现存画作对应起来,因为大部分作品都没有署名和日期。而且,由于徽宗收藏画作目录《宣和画谱》中不包括他自己宫廷艺术家作品,们也就无法得到像画谱中11世纪宫廷画家那样人名与作品对照清单。很多被认为是宋朝作品未署名画作,通常是根据绘画风格粗略断代,但这就出现个问题,因为徽宗时期是绘画风格过渡期,介于典型北宋风格(壮观山水画,大型立幅或横幅花鸟画)与典型南宋风格(表现私人情感小景绘画和抒情图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