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因为他们有种变异乙醇脱氢酶(ADH),使得对酒精代谢比缺少这种变异欧洲人或非洲人快50倍。
这也意味着与日本同事朋友共饮时,他们往往杯下肚就脸泛桃花,吃吃傻笑。有研究者称正是由于这些基因某种突变,早期殖民者才从印第安人手中夺取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在数万年前从亚洲迁徙而来,体内携带着这些基因,他们招架不住“白人烈酒”而败下阵来。目前假说认为,和淀粉酶基因变异使们能够消化淀粉样,自从农业发明以来,也发生控制酒类代谢基因变异。乙醇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醛,而乙醛正是造成脸红、头痛、呕吐、遗忘和失控这些副反应原因。不同国家和人种体内生成乙醇脱氢酶基因差异很大。
1万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水稻,而发酵大米制成米酒和其他种类酒也随之出现。们推测些人常喝自家酿酒,没有任何不适,慢慢酒量越来越大,有人就成酒鬼。这些醉醺醺男人,或许也有女人,醒来时发现自己趴在稻田里,家庭被弃之不顾。躺在阴沟里、身边滩污秽呕吐物人也很难被看作理想对象。而在孕期饮酒妇女,她们后代生存机会也要小。就这样,耐受酒精基因慢慢被淘汰,对酒精高度敏感(半杯淡啤酒都喝不)基因不断被复制,因为不胜酒力人从不会上瘾,他们生育后代存活下来得更多。[333]
大约6000年前开始,这些本来很罕见基因大量增加,占据亚洲,很快大部分人都携带这种基因。亚洲人中也有酒精上瘾者,但非常少见,而且他们往往携带欧洲人身上未突变基因型。这也能解释为什卡拉OK能在日本和许多亚洲国家大获成功,亚洲人只要闻到酒味道就能摆脱拘谨,纵情歌唱。与酒精代谢有关基因在中国演变历史表明酒精并没有促进中国人健康。不过这种基因突变没有远播到欧洲,如今只有少数欧洲人不能喝酒。
为什欧洲人没有这种突变基因呢?是欧洲女士觉得醉酒男士更有魅力,还是酒中些成分给常饮酒人带来益处从而抵消酒精成瘾和酗酒显而易见害处?
世界范围内,无数大规模观察性研究表明,与滴酒不沾相比,适度饮酒人患心脏病风险较低。[334]项总结34项观察性研究分析指出,男士每天饮用4.8单位酒,女士每天2.3单位,能将心脏病风险降低约18%。而每天饮用不到1单位,相当于小杯红酒,预防心脏病发作、降低死亡率作用最为显著。[335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