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流社会人物传记中显得颇为扎眼。然而,两个半世纪以后,王小馀这个名字湮灭在历史尘埃中,而袁枚却被那些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人时时提起。别著名美食家也有类似经历:他们喜欢菜都用他们名字命名,但挥汗如雨做出这道菜人却被毫不在意地遗忘。宋朝诗人苏东坡倒是个罕见例外。他嗜吃猪肉,所以杭州有道菜就叫“东坡肉”。但他也很喜欢亲自为发妻与最爱小妾下厨烹鲜。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主人吃菜、发表意见;而他们厨师籍籍无名,守在火炉与菜板前,如奴隶般辛勤工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技艺高超大厨薪水相当可观。认识名厨师,平时穿是设计师品牌衣服,有两辆车、两套房子,还投资好些产业,假期都会去西藏那些很少人踏足荒野。厨师成为很有吸引力职业,特别是还能有出国工作机会。不过,对于这门职业偏见和轻视仍然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之中。导师之,著述菜谱广东大厨苏恩洁,开始是流历史学家。她对烹饪感兴趣并决定做这行之后,不得不面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富有而又讲究朋友们反对。个好女孩就是不该做这种事啊。自己中国朋友们听这个剑桥毕业生把做饺子、卖豆腐与“知识分子”放在起讲,也都是副疑惑不解表情。
然而,对于冯锐和中国数不清历史人物来说,食物带来愉悦让他们在人生与事业遭受挫折时找到处避难所。那些被放逐、流亡在外失意之人,能从吃食中找到慰藉;生活是苦,食物却能带来丝暂时甜。在个政治动荡社会,个人命运由专制帝国君主或伟大领袖决定;事业、名声可能因为某人心血来潮就毁于旦。在这样环境中,食物是很安全享受,你可以毫无恐惧地在其中放松自己。诗人苏东坡就是在仕途失意、数次贬谪之后,才开始亲自躬耕陇亩、洗手烹鲜。少年时代遭遇家庭变故冯锐,父亲意外入狱之后,他在厨房色香味中找到属于自己乐趣。厨房给他自由,释放他创造力。
虽然身上总有股挥之不去怨气,冯锐做菜可谓表现最好自己。和他在厨房度过第个上午,他技艺和冷静就实在让不得不服。站在他旁边,手里捧着笔记本,呼吸着厨房里弥漫香气。他往鸡汤里加点新鲜香菇,做个简单汤;花椒在锅里慢炒着,酥麻而干脆香味扑鼻而来;鸡肉和猪肉在煮着,香味要温柔些,也十分安慰人心。
那天,冯锐为午饭准备其中道菜不过是临时起意: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