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这和周人祭祖用“尸”风俗有定联系。尸必须是孙子辈,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符合这个条件。但他出身低微,入孔门也很晚,是孔子从卫国返回之后才开始拜
还是商人。(这还是孔子夏商周三段论。)
七天后,孔子去世。他追求辈子周道,到死才发现,自己还是个商人。
他丧事和葬礼都是弟子们操办,据说融合夏、商、周三种不同礼仪。和孔子之前嘱托样,按照“无臣”标准,其实是士级别丧礼。孔子15岁获得士身份,晚年当二十多年有名无实大夫,死时又回归士。
和孔子给父母墓修坟样,弟子们也在孔子墓上修起坟。这个坟高仅四尺,接近今天米。21
孔子去世后埋葬在曲阜城北郊,泗水北岸(那时曲阜城址在泗水南岸,和今天不样)。他父母坟不在这里。这里可能是曲阜士大夫墓区,孔鲤已经埋在这里,孔子和孔鲤墓紧挨着,西东。
师生关系几乎是由孔子开创,没什礼节可以遵循,所以弟子们商议,比照儿子为父亲服丧三年礼制,也为孔子服丧三年。他们在孔子陵区外建些简易茅屋,起祭祀孔子,整理他遗著,继续向年轻弟子传授学问,形成个新学院雏形。
关于给孔子服丧具体礼节,弟子们有争议。子贡认为,具体行为可以比照为父亲服丧,但不需要穿丧服,因为孔子给子路、颜回这些早逝弟子服丧也不穿丧服。但有人认为该穿丧服。最后折中下:当官同学不能荒废工作,平时穿礼服去上班,下班后回“学院”再穿上丧服,和同学们起祭祀、讲课。
孔墓外面盖起百多所房子,形成个郊外街区,被称为“孔里”,到近代变成著名孔府、孔庙、孔林,“三孔”旅游景点,还有人把这里叫“阙里”,说这是孔子在曲阜城里住街区,他讲学也在这里。其实在孔子时代,他坟墓还在曲阜城外。孔子活着时候和今天“三孔”没任何关系,这里只是他墓地而已。22
孔子墓旁边,是弟子们为他盖起庙,到近千年后南北朝时期,还保留着初建时格局:三间正屋,居中间供奉是孔子母亲颜氏,西厢房里供奉孔子,东厢房供奉孔子夫人。这座家庙里没有供奉孔子父系亲属。23
在服丧弟子里面,核心人物是子贡。他官位比较高,而且和各方面关系都好,孔子去世后这些活动主要是他酝酿发起。为保持同学团体凝聚力,他甚至搞个独出心裁举措:让长得比较像孔子有若坐在教席上,接受众弟子拜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