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是什拖延您判断?”
“那是……”
“去到野战医院时,您哭诉自己犹疑不决。那个时候您应该就已经明白,不可能有什怀着全灭觉悟上场战争。但也有想退亦退不得为难吧,结果使得您延误决定。”
“对,没错,……”
源三先生沉默着。
“您之所以厌恶武士,不是因为您软弱,也不是有何障碍,也并非出于对令尊反抗。您就是因为知道彼此厮杀是愚蠢,才会学习兵法。只要不囿于情,运用合理战术,就能减少敌双方损伤。胜负愈快分出愈好。这样才能减少人死数量……说不对吗?”
“没错。”
“舍弃情时候,能够依靠唯有义。而少义,就失去战争意义。而为贯彻大义,您参加第二次长州征讨,立下第个攻入小仓城战功。但明治维新以后,您撇开忠告,成陆军少佐,第个征战对象……几乎都是亲友对吧?您必须与亲弟弟为敌。秋月之乱中,您用兵迅速果决。然而在接下来萩之乱,您没有进军,事实上是为什?”
“因为还有其他叛乱迹象。”
想要聪明地得胜,唯有避免战争途。除不战而胜以外,没有真正胜利。”
无论是赤穗义士还是大楠公,都绝不能视其为典范——老板说。
“以赴死为前提战争,是绝对不能发动。说不是您命,而是交到您手上成千上万条人命。您不就背负着这多人命吗?您已经是这样身份,对吧,乃木希典[147]中将?”
“……咦?”
怀疑自己听错。
“请别拿大义当借口。”老
“在萩之乱中,令弟玉木正谊战死,尊师玉木文之进自戕。”
源三先生——不,乃木希典中将眼眶里再次盈满泪水。
“接着是西南之役。处于压倒性不利局势您,在奋战之后撤退。认为撤退是正确决定。然而这时……”
“别说,龙典。”
“不,您……被夺走象征陛下分身军旗。而且是在撤退途中。如果早点撤退,就不会发生这种事,纵然反过来,怀着全灭觉悟前进,也不会发生这种事,对吧?”
肯定是哪里弄错,但老板确实这说。
说到乃木中将,那不是在上场战争中,天便占领旅顺、立下彪炳战功英杰吗?
这个说自己是爱哭鬼、不断迷失老先生,居然就是乃木中将吗?
这怎可能……?
“认为摸索不战而胜之道,才是现代兵法。不过也清楚,这并非您个人提出主张就能够如何事。但是您……在您内心,定有着这样心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