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频繁光顾这里后,已经超过半年,但
从未听过主人
生平。不过即使是他
这番话,是否真实也很可疑。
“只是个卖书,非常好啊。”
圆微笑:
“虽然想想佛教界现状,也会希望你仍是个僧人。”
“您过誉,
这样
……”
“在叡山得度,转到临济
寺院,得到良师,后来被交付
寺,但受到废佛毁释运动波及,因而废寺,出于
些想法而还俗
。后来就成
民间爱好者,现在只是个卖书
。”
“让您还俗想法是……?”
“认为或许也有出家人无法识得
境涯。”
“那是什样
境涯?”
“在寺院学到,仅有佛道。佛道以外
知识,即便是真理,仍是外道之学。在寺院里学不到——
如此误解
。”
行还是戒斋,人都无法变成如佛像、佛画里头样貌。人不会飘浮在半空中,也不会坐上莲华座。这
切都是比喻。佛性普遍存在于人之中,问题只在于能否发现。”
您说没错,圆
说:
“作为个人,达成圆满
生命,才叫作成佛。那
用人来比喻书
话,达成书原本
任务、达成书
存在意义,就是书
成佛。”
“老板。”
圆苦恼地蹙眉,大大
眼睛睁得更大
。
“不,和你也是相同
境遇。原本
就像个学僧,但最后踏入哲学,东看看西看看,揽下太多力不能及
事物,连老家
寺院也没有继承。”
“您是出于何种理由?”
“因为认为即使
继承
越后
间寺院,也不能带来任何改变。不管
在越后如何潜心修行,这个国家也不会改变,如果全日本
寺院都灭绝
,即使老家寺院独留,也不能怎
样。”
有所耳闻,主人
“哦?”
“就是身陷如此魔境,才会从出家出家
,因此
并不认为自己还俗
。然而,事物背面
背面即表面,因此仍无异于还俗。身为佛家,却习儒学、识老庄、修国学、知他国思想、钻研理学政学……这是自不量力
大志。如今回想,着实肤浅。想都不必想,连佛道
修行都不到家,从未大彻大悟
半跏[120]之人,岂可能习得他学至理,回过神时,只是四处浅尝……”
最终……
就是个卖书,吊堂说。
有些感佩。
“恕冒昧请教……您是何许人物?”
介书商,吊堂回答。
“您看起来不像做出版。”
“是个只卖书
旧书商。
尚未拜听过井上先生
课程,但
已全部拜读过您
《哲学馆讲义录》。
现在已经还俗,但原本是
名僧侣。身为释尊
末弟子,您
讲义录发人省思。”
“原来您曾是僧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