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1956年赫鲁晓夫公开谴责斯大林。从那时起,政治形势直在迅速演变。今天回过头来评说当时政治形势,事后聪明,肯定不费吹灰之力。艺术批评家伊格尔·格隆斯托克(IgorGolomstock)跟讲过,当时很多有头脑人期望值都很高,他们深刻批判苏联政权,但他们都像格罗斯曼样,辈子都是在苏联体制内度过。利普金说得很明白,格罗斯曼知道自己有被捕可能;看法是这样:格罗斯曼当时有可能只是厌倦搪塞支吾,当局今天要求这样,明天要求那样,他厌倦,不想再跟着它指挥棒转。他没料到,这回和往常不样,没逮捕他本人,却把他小说逮捕。他把这本书手稿在廖丽亚·多米尼吉娜那儿也存份。[30]不过,为慎重起见,他连利普金都没告诉,以防万。
格罗斯曼不断要求出版他小说。隔阵子,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当政年代主管意识形态把手苏斯洛夫召见他。苏斯洛夫把早就对格罗斯曼说过话又重复遍:这本小说,两三百年内都休想出版。正如讽刺作家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VladimirVoinovich)曾指出,比苏斯洛夫傲慢更令人惊奇,是他居然很识货,眼就看出这本小说持久重要性。[31]
格罗斯曼担心这本小说会就此付之东流,心情非常抑郁。用谢苗·利普金话说:“格罗斯曼在们眼前天天老下去。他那卷曲头发变样,白发比以前更多,有点儿谢顶。哮喘病……又犯,走起路来趿趿拉拉。”[32]用格罗斯曼自己话说:“他们在个黑暗角落,掐死。”[33]但是,格罗斯曼并没有就此歇笔。他写篇生动亚美尼亚游记《愿你和平》,紧接着又完成《切都在流动》,这本书批判苏联社会,笔锋比《生活与命运》还要犀利。它半是小说,半是沉思,书中有对苏联劳改营简要研究,关于1930年代大恐怖/大饥荒令人动容描写,对列宁慷慨激昂抨击,还有对俄罗斯“奴隶灵魂”深刻反思(至今还令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激愤不已)。可是这个时候格罗斯曼已经罹患胃癌。1964年9月14日晚间,别尔基切夫犹太人大屠杀二十三周年纪念日前夕,格罗斯曼与世长辞。[34]
***
在结构上,《生活与命运》和《战争与和平》差不多:聚焦个家庭,家族成员各有各故事,这些故事合在起,全国大千世界就览无余。亚历山德拉·弗拉基米罗芙娜·沙波什尼科娃是位精神思想扎根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