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之前,先生思想与艺术能力就已经很成熟,但是,有两个“使命”他没有完成:第,他不够普罗;第二,尚没有“白话”。这两件事其实是件事。因为陈独秀等干同仁,先生用当时根本就“不算文学”“小说”把自己“改写”遍,同时,也用白话把自己“翻译”遍。可以这样说,为启蒙,先生放下身段,来次“二次g,m”,这才有们所知道鲁迅。请听清楚,——在鲁迅时代,尤其是,以鲁迅身份,做“小说家”可不是件光荣事情,连体面都不定说得上。小说是写给谁读?是给鲁迅妈妈那样、“识字”人读。这点们定要明白,不明白这个,们根本就无法解鲁迅,更无法解鲁迅小说。
正因为如此,可以这样说,在鲁迅小说里头,其实只有样东西,那就是启蒙。启谁蒙?当然是启“国人”蒙。换句话说,离开“国人”,也就是“中国”这个大概念,鲁迅绝不会动手去写“小说”这个劳什子。——他实在是怀抱着“使命”才去做。好,鲁迅小说终于要写到“故乡”,问题是,这个“故乡”是沈从文故乡?是汪曾祺故乡?当然不是。真正描写故乡必然离不开两样东西:是乡愁,二是闲情逸致。鲁迅《故乡》恰恰是篇没有乡愁、没有闲情逸致《故乡》,鲁迅不喜欢那些小调调,鲁迅可没有那样闲心。鲁迅情怀是巨大。
可是,们不得不说,作为小说家鲁迅又有个小小偏好,或者说特点,那就是小切口。这是鲁迅小说美学原则。鲁迅小说可以当作“史诗”去读,但鲁迅个人偏偏不喜欢“史诗”。即使和茅、和巴、和老、和曹比较起来,鲁迅小说切口也要小很多。说到这里切都简单,小切口小说必然在意个东西,那就是它延展性,也就是它隐喻性,换句话说,鲁迅小说必然会偏向于象征主义。所以,所谓“故乡”,它不可能是“邮票大小地方”,鲁迅会对“邮票大小地方”有兴趣?不可能。他着眼是康有为所说那个“山河人民”。在鲁迅笔下,《故乡》是篇面向中华民族发言小说,它必须是“中国”,只能是“中国”。这就不难理解《故乡》为什会成为“呐喊”个部分。《故乡》是象征主义,正如《呐喊》是象征主义样。
既然说到象征主义,不得不说,和鲁迅最像那个作家是卡夫卡,绝对不是部分学者所认定波德莱尔。是,鲁迅和波德莱尔处境与感受生活方式确有许多相似地方,可他们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