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年代,切政治挂帅,群情激昂,人心亢奋,正从事“前
“上午九时半出第炉铁水,今共炼38炉,忘饥饿,直到下午三点钟才吃饭。工作离不开转炉,出钢钟声每五分钟响,美丽雄壮钢花在面前爆发,如同下金雨般壮丽。双手抓紧操作盘,任它狂风,bao雨,像个舵手航行在金色海洋上。”
与此同时,在沈家楼农田里耕作不已。每天早晨五点半,村中响起预备钟声,点起油灯,起床洗漱,六点出工,太阳还未升起,天色微明,晨风凛冽,走到田头,露水早已湿透裤脚,干个多小时,浑身已经微微出汗,七点半回来吃早饭,然后再下地,干到十时四十五分,午饭后点下地,直做到晚上六点,在暮色苍茫中回到住处。天下来筋疲力尽,晚上躺下就像死样。
有次下午挑河泥,劳作单调,耐力不够,到放工时,路都走不动。劳动可以锻炼意志和毅力,咬紧牙关坚持,双手磨出老茧,三个月后欣喜地发现,竟然能跟上大部分人节奏,般农活也能熟练应对,驾轻就熟,比刚来时进大步,成就感大增,这坚定信心,相信今后会做得更好。
那时全国开展“扫盲运动”,沈家楼大队,农民文化程度不高,队部成立扫盲学校,他们不知从哪里解到,曾做过上总夜校语文老师,要去业余学校做语文老师,可在上工时去上课,同样记工分,有经验,也很有兴趣,因此就同意。
[日记摘抄]
“业余中学29日开课,举行开学典礼,聘为语文教师,参加校委会,表示愿意教课,本想教夜校,自己没时间和力气。队里表示,可在日常生产时间上课,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晚去夜校扫盲班,第次读报给农民听,来人虽少,但很安静,听得仔细,自己也兴趣大增。今天风大,又去夜校,等半天没人来,只好自己回来。以后晚上有空,还是要坚持去。”
“本就喜欢文学,现教初语文,如果教高年级,大概更合意,问题是,不是师范出身,如何讲得通俗易懂,学生能听进去,尽快提高他们文化水平,是今后努力方向。昨去行知中学,找几位有经验教师请教,大有收益。”
“6日开始周‘突击扫盲’,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社队领导要求百分之百完成,但星期下来,考试合格率只40%,很失望。”
“这几天农忙,学校组织中学生参加劳动,小学生也要去割草,家长意见很大。大家说既然交学费,就该上课,如果还是种田,读什书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