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全家在“拉都邨”住半年,经父亲张罗奔走,九三八年阴历二月初七(大弟生日),们搬到沪西英租界“盐业银行”旧址,劳勃生路(今长寿路)308号,另门牌是小沙渡路(今西康路)1177号。父亲顶下这幢十字路口三层洋房,重开“廉记老宝凤”。
这里比提篮桥老店宽大考究得多,两扇玻璃大门,三面临马路橱窗。盥洗室有浴缸、抽水马桶。楼二楼之间有间原银行库房,厚厚门,二楼四个房间,三楼有厨房,两间卧室,间作坊,个铁扶梯通屋顶大平台,夏天可以乘凉。眺望四周,最显眼是马路中间座高塔,即有名“大自鸣钟”,又称“川村纪念塔”,纪念个叫川村利兵卫“内外棉株式会社”日资老板。此人在沪西设“内外棉”工厂十数家之多
哥、伙计送去捐献“支前”。不久,父亲就借到法租界拉都路(今襄阳南路)福履理路“拉都邨”二号新式石库门,八月初,全家陆续搬去避难。“老宝凤”金银财宝,委托给新华兴业银行保管。
不久就听说,整个“凤生里”全部被烧毁(包括父母和照片),们今后再也回不去。
大世界附近丢炸弹。
有天晚上,父亲见到装尸体车往南边开。
拉都路福履理路以南,当年全是农地、坟地。有次去那边溜达,见到个外国人靠在坟上看报,和外甥阿珍就用石子丢他,然后躲起来。
再往南,就是肇嘉浜,那时是条河,有枫林桥、东庙桥及西庙桥(现都是路和路名)。堂姐常去肇嘉浜船上买山芋,她有双高跟鞋,只要她离开“拉都邨”,就穿上这双鞋,在房里来回走。
记得清早到弄口买大饼油条,带根筷子,或是用摊上稻草串着油条回家。
记得冷天清晨,在“拉都邨”天井里跳绳,穿件毛巾布(当时流行)旗袍。
搬到“拉都邨”,大部分家具都留在“凤生里”,只带出张大铁床,个八仙桌和几张凳子,家里直乱糟糟,堆着被褥铺盖,晚上打地铺睡觉。做饭是用种烧棉花秸秆农家“行灶”。父亲很节俭,发现楼下客堂地板坏,买装咸鱼廉价木板箱,拆下木板补几块,结果房间里整天散发着咸鱼臭气。无收入,坐吃山空,父亲开始张罗着复业。
停学学期,大哥仍去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工部局聂中丞华童公学读中学,每天走路来回。傍晚,全家等他回来起吃饭,他到家很晚,在厨房里听到脚步声,知道他到。他常常从福履理路后门进来,已饥肠辘辘(搬来这里,没零食吃)。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