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抱着大哥大女儿爱婷。
14岁,南阳路爱国女中学生证照。
沪西“大自鸣钟”,家晒台。
校门口常停有私家包车,明显与般黄包车不同,车夫穿着整齐,白毛巾挂在肩上,乌亮车身两边,各有盏玻璃车灯,座位搭有苏格兰花格子毛毯,冬天盖在膝上,车拉起来很有精神。同学王美华家有包车接送,家虽也有,但那是送大哥去荆州路工部局华童公学上学,顺路时才接送。
王美华父亲是巡捕房“包打听”,家住汇山路(今霍山路)带厢房石库门里弄。有次暑假去看望她,王家伯伯对亲热,给喝“荷兰水”(汽水),这是第次喝这种饮料。家到夏天,是买来冰块加红糖做冷饮,西瓜是担担买,放在大方桌下,家人和店员学徒起吃。瓜种有“老虎黄”、白籽白皮雪瓤“三白”、三林塘“浜瓜”,这些品种以后就逐渐绝迹。
很喜欢看书,订《小朋友》、《儿童时代》,看过本介绍西洋音乐家书,初次知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名字和故事,喜欢躺在靠窗八仙桌上看,喜欢踏风琴,边弹边唱英文字母歌和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骨碌碌滚下来。”特别喜欢《送别歌》:“长亭外,古道边……”
大哥比大七岁,后楼有单独房间,里面有书橱、写字台,他从不让弟妹进去,外出就锁门。常常爬过门上栅栏,进去翻《良友画报》、《电影画报》和感兴趣书,时间差不多再爬出来。平时他对和弟弟不亲热,不服气,不称呼“大阿哥”,直叫他“毛人”。
因为出生前,有两个姐姐夭折,父母直疼爱,尤其出生这年,父亲失业,却又做老板,生活大为改善,他认为遇到好运,是命好。
岁,父亲已经四十四岁,记得他五十岁生日那天,家后门搭戏台“唱堂会”(当时习惯,家有喜事,可请戏班子、评弹、滑稽上门演出),邀宴来宾,请“厨房”上门做菜。父亲手巧,会做各种鹞子(风筝),懂工尺,喜欢吹竹箫,喜欢翻阅《本草纲目》。直不在意他年龄,直到有天他来学校接,忽然发觉他和其他家长不同,般家长有穿西装,年纪都很轻,他总是长袍马褂,戴瓜皮帽,他怎这老!
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父母直担心日军打进,尤其虹口,比“·二八”情况厉害,已成日本人世界,全家肯定要逃难。整个社会都被发动起来,沸沸扬扬宣传抗战,鼓励市民捐款。记得家里买好几百个大饼(烧饼),用几个麻袋装着,跟着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