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附”,因为交给他们租子要少于交给官府赋税劳役负担。打个比方,如果你土地归官府管,你可能要上交你劳动所得半。但是你要是投奔*员家族,你也许只交1/4就行。
这两个因素结合,世家大族就形成。[1]
各大家族世代为官,几百年兴旺不衰,来投奔人不断增多。因此,到东汉后期,大族田庄遍布各地,里面都是来逃避朝廷赋役负担人,“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为抵抗z.府来追查逃亡人口,这些大田庄往往还拥有自己武装,[2]东汉墓葬普遍出土陶制庄宅模型,许多都有碉楼、高墙等防卫设施,“警设守备”,成为地方武装集团。东汉末年,有豪族武装甚至“阻兵守界”,拒绝郡级机关委派地方*员入境。
这个非常厉害。这样来,老百姓就从中央z.府控制之下,慢慢变成地方大户控制之下,中央z.府就收不上税,中央权力自然大为衰弱。
所以到汉代后期,天下土地和人口分别被z.府和世家大族控制。在z.府控制土地上,仍然编户齐民,东汉三国资料显示,z.府控制下村子姓氏仍然分散,z.府可以收税,但是更多人口已经不归z.府控制,而归地方豪强控制,在这样地方,z.府是收不到税。
当中央不能控制地方时候,国家自然分裂,于是进入三国时代,接下来又是两晋南北朝漫长分裂时期。根据王育民判断,三国时期,z.府直接控制编户齐民人口有767万,而地方豪强势族控制人口多达1534万,就是说,豪强控制人口比国家控制多倍。[3]
“没有强大中央集权力量,地主经济就很容易退化到庄园制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样换来换去。与皇权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则是世家大族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利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势力大得如同小国君主,财力强过朝廷,仆人可以组成军队,关上寨门就成集市。
那个时代官位虽然不是明确世袭,却是在上流社会转来转去,财富也稳定地集中于些大家族,与秦以前贵族时代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把从东汉后期直到宋代以前社会,叫“半贵族社会”。
二
中央和地方争夺,造成社会持续动荡,人口大量流失,但是凡事都有两面,这种地方势力不断上升,也导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