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皇帝这首诗太影响心情。他心中所有石头都落地,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皇帝破例施恩,按例第二天他应该亲自进宫谢恩。只是近八旬之人,昨天为进宫,已经折腾天,在皇帝面前又应对良久,消耗干净积攒几十天精神。回来后头晕眼花,身上已经没有丝力气。因此第二天他没能起来,因命其子张若澄代他到宫门谢恩。
没想到这个小小疏忽惹来大祸。
张廷玉生,对于君臣之礼,恪守极严。四十多年日日伴随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在礼数上犯过次错误。因此,乾隆原以为,张廷玉第二天早定会早早来面见谢恩。谁料前来只是张儿子。本来已经对张廷玉不满到临界点乾隆皇帝勃然大怒。
张廷玉没有亲来,乾隆认为这事实证明他设想:张廷玉对皇帝并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说,没有丝毫感情。在其所有要求得遂之后,就视皇帝为陌路,连见皇帝面都不愿意。
积累已久怒火在这瞬间被点燃。当天下午,皇帝命军机大臣写旨,令张廷玉“明白回奏”是怎回事!
当日在军机处办事大臣是傅恒和汪由敦二人。汪由敦是张廷玉门生,与张廷玉关系极深。他明白皇帝这次发火非同小可,连忙派小厮到张府,把这消息传递过去,让张廷玉有所准备。
张廷玉不知是老糊涂还是吓糊涂,他做出个小孩子才能做出来举动:第二天大早,天还没亮,他就强支撑着,跑到宫中,叩头请罪。这真是个再愚蠢不过举动。因为此时皇帝命他明白回奏谕旨还没有发到张家。此举明白地告诉皇帝,有人向他传递皇帝发怒消息。
军机大臣向张廷玉泄露消息,此举无疑是朋党积习大,bao露。没想到自己打击朋党十多年,居然还有人如此大胆,做出这样明显党护之举。皇帝怒火升腾到极点。他当面把张廷玉痛骂顿,把张赶走之后,他仍不解气,花天时间,亲自缮写篇上谕,公布天下。上谕中说:
今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此必军机处泄露消息之故。不然,今日既可来,何以昨日不来?
……张廷玉立朝数十年,身居极品,受三朝厚恩,而当此桑榆晚景,辗转图维,惟知自便。未得则求归自逸,既得归则求配享叨荣,及两愿俱遂,则又视若固有。意谓朕言既出,自无反汗,已足满其素愿,而此后再无可觊之恩,亦无复加之罪,遂可恝然置君臣大义于不问耳。朕前旨原谓配享大臣不当归田终老,今朕怜其老而赐之归,是乃特恩也。既赐归而又曲从伊请,许其配享,是特恩外之特恩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