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这载芟,几乎就是用个极富画面感篇章,完美描述西周时期农耕场面以及文化风俗。
是很多史学家想要研究西周,不可避免,必须熟读经典。
不过可惜是……
刘彻望着东方,摇摇头。
孔夫子和他徒子徒孙,都有着喜欢删减经典习惯。
于是,乐府乐师开始奏响编钟,唱诗童子们合唱起诗之载芟。
伴随着乐声和合唱,刘彻在几个侍中簇拥下,走到那曲辕犁前,扬起手中鞭子,驱赶着那头早就被训练好耕牛,翻动土壤。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刘彻念着这首诗经中名句,感叹道:“孔子曰:诗三百,言以蔽之,思无邪!善!制诏给司马相如,命其为朕做汉之载芟,以嘉天下!”
养御用文人是干嘛?
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
翌日,既是元德六年正月已丑(十三)。
今日,既是司马季主亲自占卜所选定元辰之日(良辰)。
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天刚蒙蒙亮时候,就从未央宫出发,抵达思贤苑籍田时,朝阳冉冉升起,田地之中麦苗之上,还挂着许多露水。
太常窦彭祖,率着太常有司,敬跪刘彻撵车之前,恭身拜道:“太宗皇帝训曰:夫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愿陛下升车,谨遵祖训,为天下先!”
刘彻端坐于撵车之上,额前垂下琉珠,无风自动。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删减,在某些意义上做到去芜存菁,对相关文学作品和思想
当然,刘彻也知道,司马相如即使是孔子复生,李白杜甫附体,恐怕也很难写出能够超越这首载芟诗赋或者文章。
原因很简单。
诗经之中任何首,都有着内在灵魂,蕴藏着先民愤怒、兴奋、祝福、歌颂和讽刺。
即使再过两千年,蕴藏其中智慧和呐喊,也依旧深重。
许多诗经中篇章,甚至成为世人考究历史重要依据。
尚书令汲黯,则跪在他身前,道:“请陛下升车!”
刘彻于是伸出双手,站起身来,道:“朕闻之:夫不耕,或受之饥;女不织,或受之寒!今朕法太宗故事,亲耕籍田,皇后亲桑蚕,太常祀太牢,以敬神农,愿天下升平,道毋饥人,四海升平,民禄无穷!”
于是文武百官皆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这才抬起脚,升车走下。
大农丞番训,则推着具披红挂彩曲辕犁,恭敬站在田边,看到刘彻走过来说道:“吉!今日良日,今时良辰,天子亲耕,万民依从,四海升平,六合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