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汉想是很久不曾见过*员来这儿,瞧见杨凌前呼后拥模样,想必是个极大官儿,不禁吓得要死,连那鱼杆儿都忘丢下,就急匆匆地迎上来。
杨凌蹙着眉道:“老人家,你是船厂人?来问你,这个船厂是不是已经裁撤?怎既没有人造船,也看不见工匠?”
老汉点头哈腰地道:“大人,小是索坊工头儿,世袭造船工匠,咱这船厂可没裁撤,不过工部都水司衙门已经有近两年没有造船命令,工匠们没有船造、没有工钱拿,可是老婆孩子总得养活呐。所以……平常无工可做时,摆渡摆渡、帮佣帮佣,妇女孩子就在林子那边种点菜放放羊,可这船厂们也不敢随便摞着。所
触大多是江南名流,对此必定有所解,向她多解些,要说服皇上便多层把握。
不过他看黛楼儿说话小心,明明对大明水师能力不以为然,却不敢直言不讳,只有自己先表明态度,想必她才会直言不讳。
想到这里,杨凌道:“是啊,如果海上通商,大可富民强国,同时随时可以知晓异国国情,也不会蔽塞朝廷耳目。象如今这样,大明臣民被锁于陆地,外夷游弋海上,待外夷海船有能力万里纵横时,大明漫长海疆就会从天堑变为坦途。北疆年年饱受鞑子侵扰,防不胜防,这海岸线之漫长何止数倍于九边防地,如果有敌从海上来,布置多少军队也无法防范呐。”
黛楼儿笑道:“大人远见卓识,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也。”
杨凌讶然停步,望着她道:“好,说好,语中呀。”他啰嗦半天,表达不过就是这个意思,想不到这女人倒是言简意赅,针见血。
黛楼儿莞尔笑道:“这可不是草民说,草民介女……哪有这般见识?这是郑和郑公公昔年说过话。”
杨凌听说百年前郑和能有这般见识,眼光如此长远,倒这位三宝太监心下钦佩不已,这人虽是阉人,单只这份见识,多少博学鸿儒能及得上他?
穿过密林,只见作塘连接处出现几座船坞,每座船坞宽度从十丈到三十丈不等,长度均有百六七十丈,船坞内空空荡荡艘船也没有,坞上有水闸、木桥、石城,不过看来到处杂草丛生,荒荒凉凉个人影也没有。
杨凌瞧发怔,不敢置信地道:“这就是龙江船厂?造出百米宝船地方?难道这里已经被撤除,怎个人都没有?”
郑百户听忙领几个人四处寻找,不会儿从船坞下发现个头发花白老汉,正蹲在那儿提着鱼竿儿钓鱼,郑百户喜出望外,连忙将他唤上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