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不禁摇头叹道:“可惜,大明水上军力昔年堪称天下之冠,可如今……唉!在海宁时见那些倭寇乘着些破烂不堪船只便千里迢迢赶来劫掠,若是们有支厉害水师,哪里容得他们嚣张?”
黛楼儿见他脸憾意,不禁浅浅笑道:“如今大明也有水师呀,只不过……只是用来绥靖海疆,追剿犯禁出海商人、渔民,那船只能在近海巡弋,经不得海上风浪。”
杨凌想起吴济渊对海上通商态度,似乎江南带士绅和百姓民风开放、意识先进,对于开放海禁大多持赞成态度。
自己回京后如果向皇上建议通商,估计朝中阻力不小,如果江南带各个阶层对于开放海禁持赞成态度,那就可以加强自己说服力度。
黛楼儿接
事略知些,可否为大人向导呢?”
杨凌着实不愿和她走在起,可是以他身世经历,到现再也没有养成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丝毫不在乎他人脸面态度。
黛楼儿既主动提出,他也不便拒绝,只好点头道:“好,也只是去见识番,成……公子如果坐船气闷,不妨与同游如何?”
黛楼儿手中折扇刷地开,又攸然合上,眉尖儿挑,甚是欣悦地道:“能陪大人同游,不胜荣幸之至,大人请。”
杨凌点点头,无奈地瞧向柳彪、郑百户几人。这几个亲信都是知道黛楼儿身分,见大人瞧向他们,都立即很没义气地转过脸去,看天看地看风景,就是不看他眼神。
杨凌本指望他们能不着痕迹地隔在自己和黛楼儿身边,瞧他们这副德性,心中不禁暗骂声,硬着头皮走过去与黛楼儿并肩走在条作塘旁土埂上。
黛楼儿与杨凌并肩而行,举止步态丝毫看不出女态,初次相遇时那水般柔媚样子全然不见,个人行态举止可以作出这大改变,杨凌虽知她在青楼必定有所训练,心中仍觉惊奇不已。
黛楼儿边走边道:“大人,郑公公昔年七下西洋,到过古里、溜山、麻林、剌萨、天方等番国,他事迹们江南人说起来可都如数家珍。”
杨凌点点头,瞧见两旁合抱大树笔直参天,生长应该至少也有数十年,但那望无边密林棵株之间整齐有序,似是人工栽植,不禁有点奇怪:古代也有植树造林?
黛楼儿瞧见他注视之处,立即会意地道:“那些树木都是洪武年间朝廷栽植,本想百年树木,将来用做造船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如今却只是任其生长、无人过问,听说龙江船厂现在只做些二桅、四桅小船,而且朝廷所需船只有限,那些世袭船工生活无着,大多都在沿江另求生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