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新试验,就试这照相机。不过不是用它吹风,而是用它拍人。
宋时抓几个学生做壮丁,教他们调焦距,换玻璃板,试拍这座经济园景致。先是用三角架,熟练后还可直接托着相机拍:从操场拍到教学中心,从花木拍到车流,再从宿舍拍到工厂,从工人拍到学生……
最后则是他们两人单独合照。
两人都穿着官袍,合照之前掸平衣纹,严谨济楚,面庞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照相时两人只是并肩而立,直视镜头,姿势并不特别亲昵;然而洗出照片来,自己都能看出照片上两人情意融融,眉梢眼角萦绕着片旖旎气场。
这样照片送人不太合适啊……
和学生论文则用石版印制出来,编成套《桓宋理学新篇辑录》,用八卦和数字编成索书号,分类存放入库。
石版印书是在腊层上笔刻酸蚀,雕版快,还能反复印制。他们也不吝惜工本,套辑录足印数百份副本,实验中涉及颜色变化图像律调合彩色油墨印刷。凡是收录文章作者人送套,其余亲交故旧,福建、汉中学者、研究生也都托人捎去份,供他们参研。
不过亲朋们再捎回来书信,他们却是不能第时间看到。
论文集辑录成册之际,滨海经济园技工们也成功从晒盐苦卤中制出溴气。宋时激动得大半夜赶回经济园,跟桓凌块儿山寨起玻璃干板照相机。
他们结婚这多年连个合影都没有,画师画也不靠谱,此刻合照就在眼前,谁忍得住啊!
还是自己收藏这版,再制几百张玻璃板,换个姿势、换个地方,照些更合适照片吧。
这照就照出天津。
他们将拍摄技术教给学生,在滨海工业园和京中各开座照相馆,请两
就算有人会置疑他为何这精准地利用溴和镁造出照相机,他也不在乎。大不就来个梦中受神人点化,反正这封建时代人均迷信,满京天皇贵胄、名臣大儒,哪个不跟神仙勾勾连连,父母或自己梦里被神仙送过点儿什东西?
他梦里神人才送照相机,比送儿子低调朴实多。
他们两人拾起山寨手艺,去玻璃厂取合适镜头,订做相机、相片架,三角架,关起门来化明胶、配硝酸银、熬乳剂,涂布玻璃板……
显影剂则是用回收煤焦油中提取苯制成对苯二酚,倒是又循环利用回污染物。
玻璃板相机制好后,他们两人便亲自搬着三角架下楼,将相机安放在光线最明媚操场上。这种老式相机外形略似风琴,又像旧时鼓风皮橐,路过学生们都以为这是新制鼓风机,纷纷打探他们是否又要做新试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