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这两套房舍就按着经济园实验室标准布置起来。装修齐整后,原先主院实验室都原封不动搬过去,摆在内院望远镜也放进东邻家花园里,旁边陈设桌椅画架,方便观察人员随时记录星子位置。
旧院则彻底放弃实验室配置,改建成图书馆和报告厅。
这座研究所不光是做实验地方,更要承担天下学子交流学术重任,更需要个宽敞而安全图书馆。
馆里不存文科类典籍,只存放合乎标准、论证确实新论文。眼下或许只能存放论文和研究院自己编订文献合辑,但在可以想见未来,这些论文便会集结为期刊,或再被人完善成书,代代积累下去……
攒下来都是后代科技提升家底。
自从前辈学者们到桓宋理学研究院参观过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人数还在不停增加。老前辈们不光自己听课、论道、做实验,更要提挈子弟、招呼亲友故人甚至理学上对家起到研究院开眼界。
虽说这小院里有十几间实验室,可来访人流增长太快,实验室里几乎塞满人,严重干扰正常实验。
来参观老先生们都得在廊下排着队,进到实验室也只能看看就走,空令人着急。
这实验室该扩建。
其实若在城外买田建实验室更便宜,但如今有许多三省六部朝臣散直后到研究院看论文、做项目,要出城太浪费时间。而桓宋两家如今也没有合适空置府邸,不如将两旁邻舍买下来改造方便。
两人说干就干,里先将从前这多年积攒晋江论文都奢侈地用铜版刻出来,封存入钢制保险柜里,藏进图书馆最高层密室。他们自己写
京城地价本就贵,宋时这座小院更是出三元风水宝地,条街上房价都被抬到两千两往上。紧邻着他们两间宅第更是有价无市,就是他们亲自捧着银子上门,对方也不肯卖,倒是愿意无偿赁给他们,只求子弟们能在他们座下读书。
宋时看着两家大人托付子弟时期盼和紧张,不禁要感叹声可怜天下父母心。
他便答应两家紧邻恳求,将这些孩子送到自己家里,让霄哥儿他们三个先给补数理基础,有基础再跟他弟子们读书。
宋家小辈三兄弟叫数理化折磨几年,原先只能给两个妹妹讲讲题、出出考卷,聊作安慰。如今又来新人,还是基础浅薄正待教导,顿时将三位小公子教学热情激发起来,翻出自己小时候笔记、卷子,热情地招呼起师侄们。
那边厢安顿好邻居家孩子,这边厢院子交接过来,宋桓二人便置酒请这两家房主,办个受宅仪式,感激他们慷慨借出宅邸。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