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到发工资时候,县官就找人提着米袋去拿自己工资,7.5石米(活像讨饭),还算是按时发放,到成祖时候,就只能领到俸禄十分之六,其余部分怎发呢?
——发钞票。
这决不是开玩笑,不是银两,而是纸币。明朝初期,纸币通行全国,按说给纸币也没什,但们接着往下看就会发现问题,成祖时,十贯钞可以换石米,到仁宗时候,二十五贯钞才能换石米。
大家明白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要说到纸币发行,还要从元朝说起,元朝很多事情办得很糟糕,但这个纸币政策是相当好,制定该政策人应该是很有水平,其钞票政策深刻反映经济规律普遍适用性。元朝发行纸币是以金银为准备金,如果没有金银就不发行纸币,而且发行有定额,持有纸币者可以随时向朝廷换领金银。
封为郡王,授品。更有甚者,连倒插门驸马也是品(从)!
这可真是让*员们想不开,十年寒窗奋斗生,可能到头来只是个三四品小官,而这些人生出来就是品、二品大官。真是“读得好不如长得好(驸马),长得好不如生得好”。
但更让*员们难受还在后头,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朱元璋这个老板是很小气。
朱元璋给*员们工资是多少呢,品大员年1044石米,往下递减,正七品知县年只有90石米。
们以知县为例。管理个县县官个月工资只是7.5石,请注意,这些收入他要拿去养老婆孩子,还有大批人。
这是典型金银本位纸币发行制度,这个制度使用上千年(直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破裂才告结束)。可到朱元璋手里,这位仁兄对经济不熟悉,看到元
明代知县和今天县长不同,那年头知县还兼任很多职务,他既是县长,还是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财政局长,税务局长,工商局长,县施工队队长。个知县管这多事,打赏下面小吏是免不,要不谁心甘情愿给你干活。
他手下还有大堆长随,分等级为大爷、二爷。大爷有门政大爷(看门),稿签大爷(签押房磨墨),下面是群二爷,包括“发审”、“值堂”、“用印”等人,这些人是知县签押房里办公人员,此外县重要部门知县都会派人去看着,知县还会带着自己厨师、师爷。
这大帮子人都是县官手下,全部要他养活。个月只有7.5石俸禄,大家就只好去喝西北风。
当官还要迎来送往,逢年过节到处走动,俸禄是远远不够。
可是就连这点俸禄,也打折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