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点点头,把这些都默记在心里。他扯过绢巾用力擦擦眼睛,大声道:“宣!”
董承和孔融联袂穿过长廊,进到正厅。这两人个垂头沉思,个昂首直行,对比十分强烈。他们两个原本是打算单独奏事,结果却在曹府门前撞个正着。两个人互不相让,谁都不肯排在后面,最后只能两个人起觐见。
两人见皇帝,先按规矩叩拜。董承刚要开口,孔融却抢在他前头。
“陛下,臣有本上奏。”
刘协颔首示意,他对这个人颇为好奇,便不顾伏寿眼神,挥手让他奏来。孔融不慌不忙掏出卷奏章,念起来。刘协初听还饶有兴趣,后来发现空有辞藻华丽,却无语涉及政事,便有些不耐烦。他把目光投向伏寿,伏寿却把头转过去,副“活该你不听劝”表情。
奏名刺刚要往下唱,伏寿指示说:“陛下疲倦,让外面人稍等下。”小黄门领命而出。
伏寿见屋里没人,对刘协道:“陛下,您刚才可有点走神。”刘协揉揉眼睛,半是歉意半是抱怨:“这天已见七八波大臣,他们都说几乎样话,都几乎睡着。”
伏寿就像是个谆谆教导弟子五经博士:“你现在要多接触这些臣僚,尽快熟悉每个人秉性,同时也要让他们熟悉你现在面孔、风格,这非常重要。潜移默化之下,他们才不会对你起疑心。”
“好吧好吧……接下来要觐见是谁?”
刘协无奈地按按太阳穴,皇帝可比想象中难做多。他宁可在冰天雪地里打天猎,也不愿意坐在床上动不动地接见天大臣。他现在脸色是种不健康红色,这是伏寿用生姜擦出来。这几天他任务,就是逐渐增加接见臣僚次数,让他们习惯于皇帝新转变。
“接下来两个人很重要。位是董承,你已经见过,还有位是少府孔融。”
“孔融,北海孔融?”刘协揉穴动作停住,孔融是当今名士,他在河内也多有耳闻。司马家直很仰慕他,只有司马懿看不起他,说他是个大话炎炎腐儒。
“没错,这个人心高气傲。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文武百官里只有他才敢不拘礼法,当众喝骂,对曹氏来说是个不错制衡。”伏寿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这人对汉室忠心毋庸置疑,可惜刚愎自用,不通权术。陛下曾说此人可亲而不可用。”
刘协知道“陛下”指是死去哥哥,不由得细心听着。
“这个人精通经学,嗜酒如命。等会陛下见,不妨与他谈谈酒道经学。只是莫提国家大事,他知道也无甚用处,反惹来大把牢骚。”伏寿抿起嘴来,难得露出丝笑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