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创举也。读《时务报》者,虽或持反对之论,究以赞成者居多,即反对者,亦咸知有改革之说矣。”在此过程当中,梁启超堪称近代第批通过新式媒体而扬名士林知识分子。他大量论著也基本是以刊登在报刊上为主要亮相方式,所谓“饮冰体”,即用适于大众宣传文风和体裁,将最能引起时代共鸣内容呈现于世人。对此,黄遵宪评价梁启超报刊政论“惊心动魄,字千金,人人下笔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也”。
或许是意识到新式报刊十分有助于传播新知,1897年在汪康年、梁启超邀请下,章太炎赴时务报馆任职。章太炎从在诂经精舍里潜心研究经史经生,变成任职于报馆政论家,这样身份转变,度让俞樾颇感不怿。究其缘由,大概是俞樾认为在报刊上发表面向公众文章,有悖于古人在深思熟虑之前需矜于下笔传统,实属孟浪之举。但黄遵宪则指出,章太炎文风“稍嫌古雅。此文集之文,非报馆文”。换言之,“学究气”依然过浓。对于这段经历,章太炎后来回忆:“中岁主《时务报》,与康、梁诸子委蛇,亦尝言及变法。”正如其言,在当时,他颇为积极地,鼓吹改革思想。在与汪康年信中,他认为当下倡言改革,需要方面广泛继承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另方面借鉴西方近代历史经验。他特别强调,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有不少值得阐发内容。
戊戌变法前后那些支持变法士人除致力于探索如何改革内政,还对清z.府对外政策颇为关注。1897年2月,章太炎在《时务报》上发表《论亚洲宜自为唇齿》文。他根据在当时江浙士人圈里颇为流行新学知识,认为世界政治矛盾根源是所谓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种族冲突,中国所处环境面临着以沙皇俄国为代表白种人侵略威胁。而为缓解这样外部压力,中国应当团结同属黄种人日本。章太炎相信中日之间理想状态应该是互为唇齿之盟,共同抵御沙俄。但这就面临个问题,既然中日之间唇亡齿寒,那如何解释日本在几年前发动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如何解释日本在战后向中国提出割地赔款要求?在章太炎看来,日本发动对华战争,并非侵略,而是所谓“自救”,即为防范沙俄威胁。他认为假如中国能够发奋自强,提升国力,那日本不但不会侵略中国,还会主动向中国示好。因此,他给当时中国对外政策开出方案是“莫若外昵日本,以御俄罗斯”。同年他又在《译书公会报》上发表文章,在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