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章太炎在朱希祖面前会多说些朱有虔对自己影响。不过将这些材料结合来看,需要辨析是章太炎是否像自己自述那样,早年在周边长辈们影响下就萌生不认同清朝统治合法性意识。
在清代汉学传统里,顾炎武地位十分重要,不少人将其视为汉学开山,推崇他治学方法。因此,朱有虔向章太炎提及顾炎武学说,其实也未自外于清代汉学范围。王夫之著作能在晚清以较为齐整面目重见天日,离不开曾国藩在金陵主持刊刻《船山遗书》。而坚守君臣纲常曾氏之所以敢于将反清之念甚强王夫之著作整理刊刻,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相信经过几百年统治,清朝政治合法性已经毋庸置疑,无需担心人们会通过读王夫之论著而心生异念,反倒是王夫之对性与天道精深思考,有助于促进儒家义理之学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即便朱有虔向少年章太炎讲授王夫之学说,也未必就属于异端之举。
再来看朱希祖那段记录。朱希祖1936年4月向章太炎询问少年事迹。而在1933年,章太炎在苏州国学会讲演“民国光复”,专门讲述自己眼中辛亥前后史事,鉴于他3年之后便与世长辞,可以说,这次讲演应该算是章太炎叙述辛亥g,m最终版本。其中他说道:
按清入主中原三百年间,反清之意见,时载于书籍,鼓励人民之同情,今举其代所宗大儒之言论以概其余。顾亭林《日知录》中解《中庸》“素夷狄行乎夷狄”,见目录而解义删去。然见钞本《日知录》中说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是之谓素夷狄行乎夷狄。非谓可仕于其朝也。”又解《论语》“管仲不死子纠”,谓“君臣之分,所关者在身;华夷之防,所系者在天下。故夫子之于管仲略其不死子纠之罪,而取其匡九合之功”。即见亭林之志矣。王船山亦谓:“朝之变革不足论,惟宋之亡于夷狄,则中国失其为中国矣。”又云:“种族不能自保,何仁义之云云。”二先生学问极大,见地独高,故彰明于世,学者宗之。而草野户牖中诸儒,与二先生论调同而名不显者,不知几何也。吕留良之意见与顾、王相同,及曾静狱兴,事乃大露,清廷因之大兴文字之狱,以集《四库全书》为名,焚禁天下诋毁清廷之篇籍。秦始皇焚书,刘向校书,二者不可得而兼,惟清四库馆则兼而行之,其防制可谓无微不至。然不知此种观念已深入人民心中,故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孙中山虽未读顾、王诸先生之书,亦能起兵抗清,何必读书之士为能然耶?
总之,在章太炎看来,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