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新式学堂教育,才有可能在新社会谋职;有固定职业才能经济独立;能够经济独立,在婚姻自主方面才有更大把握。至于公众活动,更需要教育和职业提供知识和自信,而婚姻自主亦可以保证女性不会受到丈夫或夫家压制,被阻止参与社会活动。
上面说是新理念,但理念和现实情况总有些差距。事实告诉们,不是每个受过新式教育女性都愿意投入工作又或是服务社会,因此除上面理正词严四大条件之外,表面看似肤浅描写也值得大家注意。综合当时妇女刊物征文来稿,们可以看到另种新女性形象,反映社会大众日常接触事实:装束时髦,擅长音乐、唱歌、跳舞交际等,身旁总不乏仰慕者,总把自由恋爱挂在嘴边。
这两种形象可以说是“五四”新女性式两面,也是研究妇女运动人向聚焦热点。但们必须明白,有能力追寻新女性梦想在当时属于极少数。正因为新女性地位必须立足于新式教育,而成年女性又无法争取这种教育机会,所以大多数人在毫无选择情况下,终于被新文化运动代贴上“落伍”甚至“封建”标签。
自由恋爱与离婚
不论是新文化运动或是新女性观念,都有着同样核心问题:婚姻自主和离婚。新文化运动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反对家庭束缚,倡议抵制由父母或长辈包办婚姻。把爱情和婚姻自主提升到社会g,m议程,这在中国还是头次,它对年轻人有多大吸引力,实在不难想象。
可惜理想归理想,现实却是另回事,因为大多数青年当时已经由父母或长辈安排而成婚。正因如此,“五四”时期青年男子反对现行婚姻制度,原动力来自两个不同层面:第,作为进步新代,他们在原则上有义务带动改革;第二,作为个体,他们对不称意传统婚姻有切身体验,而新文化运动“自由”“自主”等口号为他们提供发泄个人积愤渠道。
提倡自由恋爱和婚姻在原则上没有性别偏见,但要实际改变婚姻现状,得具备定经济和社会能力。在当时,般只有男性拥有这样能力,所以离婚主动力也多半来自男方。先进女性离开丈夫、追求教育和职业例子不是没有(本书中就有好例子),但最普遍情况得数青年男子寻求摆脱旧式太太。20世纪20年代妇女刊物中文章证明,无数新青年为如何处置自己不想要妻子绞尽脑汁。方面,传统习惯和规范仍然是现实生活主流,加上经济问题,要离婚相当困难;另方面,新思想已经为年青代建构新“自”观念,因此他们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