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基督教“灵魂不灭”观,来唤起人们对个体生命价值觉知。因此,“灵魂不灭”永恒性与个体存在意义在基督教人文主义当中产生终极连接。
世界上并没有所谓普通人。每天和你说话人其实都是灵魂不死人。相反,国家、文化、艺术、文明,这些东西才是有死,它们生命对于们而言,就像跳蚤生命样。但是,和们起开玩笑、起工作、结婚,也被们冷落、剥削人其实都是灵魂不死人。而在这些人里面,有人是不灭惊悚,有人是不朽辉煌。
段义孚经历也许是特殊,但他问题却是普遍。们漂泊无依命运,个人如此,人类又何尝不如此呢?!尽管存在各种迷离,但们最终得回到家中。<注:"叶超:《今日,们如何读义孚》,《人文地理》2019年第5期,第159—160页。">当然,们只是从现有素材中去解读段义孚——他学术生涯就是他家,每本书都仿佛是个房间,每个段落都仿佛是件物品。正如他自己说:
目光倏然落在厨房桌子上,桌面摆着盏仿蒂芙尼台灯,长椅上靠背又软又鼓,张张按字母顺序排列光碟,多年来积累书籍,还有堆没来得及看杂志。它们是多平静、甜蜜,令人安心啊!它们似乎在说:“们会永远陪着你。”这就是屋子和里面东西情形。它们会直存在于这个地方,这让人心安。它们便是错综变化生活里道避风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其实就是自己。在离世以后,它们就会浮光掠影般地呈现出那个最好也是最真实来。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段义孚先生本人补充很多信息,帮助译者完成对他人生片段解读。志丞曾向他表示本书出版后还会朗读全文并发给他音频,但段先生已于2022年8月溘然仙逝,不胜唏嘘之际,也向他表示敬意和谢意。
段义孚先生养子常超先生提供本书中绝大多数照片,使译本照片比原本丰富许多,让读者更直观地认识段义孚。上海书店出版社范晶和俞诗逸两位编辑为本书出版付出很多。译者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为此书作序。魏潇对本书译文提出非常宝贵意见,小余茶对此亦有贡献。若没有上述几位老师心血,本书也不会顺利出版。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2023年5月
(部分内容源于译者之刘苏所写《洞鉴|是谁?个人文主义地理学家与他世界:纪念段义孚》文,发表于澎湃新闻网“市政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