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看哪!母亲,弟兄。凡遵行神旨意人,就是弟兄姐妹和母亲。”(《马可福音》3:31—35)而谁又是邻舍呢?是住在隔壁好人吗?并不定是那些住在隔壁,当施与帮助后,会给予回馈人,而是那些你在路边遇见陌生人,再不会见面人,他们才是邻舍。
虽然那时还不理解这信仰,但反叛不仅仅是家庭,还有传统生活方式,扎根在亲属关系、土地和大地神灵里那种生活方式;相反,更欣赏是现代生活理想和信念,比如像世界大同、抽象思维,和高远天空之神——如果天上有神灵话。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开始有能力从炉台走向宇宙。而基督教满足这向往。虽然它是个古老宗教,但它道德信条却始终能够与时俱进。比方说,它蕴含着抽象世界主义,坚持认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他们基本尊严都毫无差别;同样,自由人和奴隶,男人与女人,都有着同等尊严。基督教慷慨宽容应该就像太阳般,无差别地照在义人和不义人身上。其实这样信条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只有少数圣徒可以身体力行。
会对自己这种狂热感到奇怪。因为毕竟很多年轻人都离开家庭走到外面世界里,即从炉台走向宇宙,但却没有丢失家族精神和信仰。而为何会如此拒绝这些事物呢?想,这个问题答案同样和性取向有关。它使无法履行传宗接代任务。单身是命运。在尚无文字社会或在由亲缘关系维系社会里,直单身状况是遭人憎恶。剩男剩女会被视为怪胎,还有可能被当作巫医、神棍来对待。甚至在童年时期中国,传宗接代、延续血统紧要任务也让任何人都不敢越雷池半步。那,是否会转向基督教、佛教或苦行主义,或者在其他普世观念中去寻找做人标准呢?或者,因为在现代世俗观念里,传宗接代已不再是理所当然,单身也是可以接受,所以就干脆躲在这种观念庇护之中吗?其实,在普遍宗教和哲学里,和在现代世俗世界里,单身很可能是种圣召,要是对切上帝所造之人信仰呼召,要就是个人能全身心地委身于某个知识领域里必要条件。比如当代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PaulErdős)<注:"保罗·埃尔德什(PaulErdős,1913—1996),匈牙利数学家。段义孚在这里引用《马太福音》内容:“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地方’”。——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