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有较显著
分别,似乎可以用
条线分隔开,两边分别是亚洲区和亚洲—澳大利亚过渡区。他于1859年提出这
观点,后由英国生物学家命名为“华莱士线”。——译注">两卷本
自传时,就真
领悟到
。之后,
在印第安纳州得到
第
份工作,觉得自己和他很像,作为
名初出茅庐
地理学者,被自己
前辈所吸引。但在接下来
日子里,
工作却和动植物
分布或“华莱士线”没有任何关系。而正是这样
事情导致
华莱士两兄弟截然不同
命运。阿尔弗雷德·华莱士用
四年半
时光(1848—1852)在亚马逊盆地“钻研昆虫
奇特生命”。他弟弟赫伯特·华莱士(HerbertWallace)在1849年也加入其中,想看看自己是否也能从事自然史
研究工作,但在此过程中,他却越来越绝望。他之前也干过很多工作,但却从未热爱过任何
份工作。在热带地区干
年后,他又认定,研究自然不是自己
使命之所在。阿尔弗雷德·华莱士记述道:“他对昆虫和鸟类不感兴趣,也不愿培养兴趣,这条路,他是走不下去
。”
之后,阿尔弗雷德虽无法理解弟弟缺失人生方向和动力原因所在,却转向
对生命力
思考:“他
不幸源于缺乏系统性
在校培养,对机械重复性
工作缺乏热情也无动力,无足够
力量去克服先天和后天
不足。”赫伯特离开
考察地,去到贝伦市(Belém)<注:"贝伦市(Belém),位于巴西
帕拉州(Pará)。——译注">,决定登船返回英格兰,但却在流行病肆虐
港口不幸染上黄热病去世
,那年他才22岁。<注:"AlfredRusselWallace,MyLife:ARecordofEventsandOpinions,vol.I(London:Chapman&Hall,1905),pp.281–283.">
赫伯特缺少生命力,而阿尔弗雷德却充满生机活力。虽然赫伯特经历
次人生,但他
生涯和他
哥哥比起来就像患
贫血
般羸弱。他哥哥游历世界,获得
知识上
成就。可见,天赋需要配合激情才行。爱德华·布里南(GeraldBrenan)<注:"爱德华·布里南(EdwardFitzGerald“Gerald”Brenan,1894—1987),英国作家。——译注">指出:“但丁认为,天赋等同于强烈
欲求。由此而推知,写作和绘画
天赋是从渴望写作与绘画
欲望中生发出来
。”<注:"GeraldBrenan,Tho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