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这既可看作是曹操对自己勉励,也可看作是对别人
要求。曹操自己对儒家经典是非常熟悉
,他
诗文常常引用《论语》等儒家经典
成语,作为自
标榜
旗帜,或作为自己论述问题
根据。对儒家所尊崇、颂扬
所谓圣人和贤人,如尧、舜、禹、汤、文、武、伊尹、周公、孔子等人,曹操也十分尊崇,在诗文中
再予以标榜。对于当代
大儒,曹操也十分尊重。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还师途中经过涿郡时,特地派人祭奠儒学大师卢植,并下
道《告涿郡太守令》:
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乃国之桢干也。昔武王入殷,封商容之闾;郑丧子产,而仲尼陨涕。孤到此州,嘉其余风。《春秋》之义,贤者之后,有异于人。敬遣丞掾,修坟墓,并致薄醊,以彰厥德。
卢植,字子幹,涿郡涿人。年轻时同郑玄起师事马融,兼通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好研精义而不守章句。灵帝建宁中征授博士,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黄巾大起义,卢植任北中郎将,积极参与镇压黄巾军。后任尚书。董卓入京,议废少帝,卢植反对,逃归乡里。曹操在这里对卢植极力推崇,并将自己对卢植
缅怀同周武王对殷大夫商容
表彰和孔子对郑大夫子产
悼念相提并论,清楚地表明
自己对儒学
态度。
因此,曹操常将儒家思想作为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出发点和归宿,在其诗文中常常提及仁义礼乐、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观念。
如《善哉行》其说:“古公亶父,积德垂仁。”“太伯仲雍,王德之仁。”“晏子平仲,积德兼仁。”《对酒》说:“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秋胡行》其二说:“仁义为名,礼乐为荣。”《修学令》说:“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请爵荀彧表》说:“侍中守尚书令彧,积德累行,少长无悔,遭世纷扰,怀忠念治。”《表称乐进于禁张辽》说:“质忠性
,守执节义。”《表论田畴功》说:“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于抚下,慎于事上。量时度理,进退合义。”《悼荀彧下令》说:“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等等。不难看出,曹操是将是否符合儒家传统观念,作为自己衡量
个人
品行、衡量
个社会风气
标准
。
个人讲究仁义礼让,奉行忠孝节义,具有温良恭俭让
品德,就是有德行,反之就是无德行;
个社会有仁义礼让之风,就是风教淳厚,反之就是风教凋薄。因此,他在选拔人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